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拯救行动 >> 各种修心践行方法 >> 正文
承擔"建設性痛苦"       
承擔"建設性痛苦"
[ 作者:吳甘霖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329 | 更新时间:2003-10-05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承擔"建設性痛苦"
吳甘霖(中華萬年網副總裁)

(載《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2000年8月17日)

心力故事
    日本著名企業家土光敏夫,在中學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項一百公里徒步訓練。對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活動的艱苦性是可想而知道的。走了兩天,他的腳就打起了血泡。曾有許多次,他都想停下來躺在地上。但是,每當有這樣的念頭,他耳邊就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躺下去便是懦夫!打起精神,走下去!於是,他咬牙掙扎著繼續前行。不僅如此,他還要鼓勵大家咬牙堅持。一些體弱的同學支持不住,累倒了,他還背他們一段路程。漸漸地,他感覺自己已經適應了這種艱苦的跋涉,身上背的東西也似乎輕了許多。
    土光敏夫後來擔任有"財界總理"的日本經團聯會長職務。他說:"我之所以在以後做事能不半途而廢,關西中學的長途步行給我的啟示最大。我知道:面對困難,人唯有迎接挑戰而不是迴避挑戰,才會有真正的成長。你戰勝困難一次,就更強大一次。"
問題:假如土光敏夫在遇到感到痛苦時就放棄,他是否能夠取得那樣大的成就?

(一)痛苦是成長的"增力器"。
    土光敏夫的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痛苦往往是成長的"增力器"。躲避痛苦,就是躲避成長。
    成長正如蟬蛻,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沒有這份蛻變,就不會有力量的增強,更不會有新生。關於這一點,孟子有一段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比先苦其心志,來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名言曾經激勵古往今來千萬豪傑,使其敢於承擔苦難,走向新的起點。
    其實,國外一些思想家、作家,也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如尼采:"來自生活的戰爭學校──那沒有殺死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如池田大作:"不管怎樣,一個人必須具備好將一切環境當作磨煉自己、鍛煉自己走向人的完成之路的場所。只有當一個人敢於面對苦惱和命運、敢於向自身搏鬥、進行挑戰的時候,'胸中的珠玉'才會得到研磨,自身的人生才會開闢出堅定的道路。"
    這就是痛苦的建設性作用。所謂建設性的痛苦,就是從其給人的感受來說,是痛苦而無法接受的,但是從這份痛苦給人帶來的效果來看,卻對人造就了進一步的成長和有力,因此你不能排斥,而應該勇敢承擔。

(二)"一節一節成長"。
    人必須承擔"建設性痛苦",還有一重大理由:和竹子一樣,人往往也是"一節一節成長":每過一道"坎"時,都充滿顫抖般的戰慄和緊張感,你會深深感到那種自我失去保護的痛苦,那種類似母親分娩的痛苦,你必須將力量集中到一點上來。闖得過去就意味著你上了一個臺階,闖不過去,就意味著成長的失敗。
    因此,當你遇到人生的"關鍵"時刻,往往是生命的緊張和痛苦會彙集到這一點上來,你必然會比平時感到加倍難受。但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如果缺少生命顫抖般的戰慄和掙扎感,那就意味著你還沒有觸及成長的關鍵點,最終就難以有所成就。

(三)前提一改,局面改觀。
    害怕痛苦,知"難"而退的人,往往在心裡置了這樣兩個前提:事情能夠一帆風順;自己不要費太大的勁。這兩個前提,經常導致人遇事就抱怨:"怎麼那麼難"、"憑什麼要我幹這樣一件苦差事?"其實,這往往都是虛妄的前提。假如你明確兩點:一,人的成功,大多在遭遇"不"後做成;二,自己必須為排除困難而努力。這兩大前提一改,局面就會大為改觀。一位著名的推銷員以切身體會,對這一理念作了很好說明:把推銷簡單理解為'推銷我們的產品',這只能打60分;銷售關鍵:卻在"說服那些應該使用我們產品的人,來購買我們的產品。"為什麼?因為前者根本上是消極的,而後者卻暗藏了一份前提:你首先須面對的是:困難以及困難帶來的難受,唯有向這份困難與難受挑戰,你才能取得不凡的成績,充滿主動。

(四)開發"受苦潛能"。
    厭苦喜樂,是人的本性。但人們怕苦,除了不喜歡痛苦之外,還與低估自己受苦的能力有關。其實,人對痛苦的承受是有潛力的,人只要敢於開拓這種潛能,說不定會創造奇跡。
    威爾瑪‧魯道夫從小患了小兒麻痺症,寸步難行。醫生教她做一點運動,說這可能對她恢復健康有益。她嘗試著做,十分艱難和痛苦,但是她咬牙堅持作下去。有一點進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態,來求更大進步。甚至在父母不在時,扔開支架,試著走路。11歲時,她扔掉支架,又鍛煉打籃球和田徑運動。16歲受鼓勵去準備參加奧運會。1960年奧運會上她摘取了3枚金牌。
    看看威爾瑪‧魯道夫以受苦的奇跡創造的生命奇跡,我們有什麼資格遇到一點小小的苦難,就輕言"我不行"呢?

(下課標題:開發"超級資源")
上一篇文章:心靈解套
下一篇文章:心力学概述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心力学概述[1555]
· 心靈解套[1316]
· 善于生涯设计是成功之道[1463]
· 吴甘霖:最高境界是“哲商…[1309]
· 讓價值"起爆"[1270]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