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生命的感悟 >> 正文
敬畏之心(下)       
敬畏之心(下)
[ 作者:蒙培元 | 转贴自:http://www.confucius2000.com/ | 点击数:2423 | 更新时间:2004-06-02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敬畏之心(下)

蒙培元

宋代的周濂溪,提出“主静立人极”(《太极图说》)的主张,以“主静”为其根本的修养方法,同样具有宗教精神。不过,“主静”之说来自道家与佛教,道家有“静虚”、“静笃”,而佛家有“静坐”。为此,二程提出“敬”而代替了“静”,这就回到儒家的原有立场。虽然后来的理学家在其修养论中并没有完全否定“静”,但他们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则是敬而不是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理学家吸取佛、道而又回归儒家的特点。

理学家所说的敬,已经完全变成个人修养之事,即变成涵养心性的主要方法,因而与早期儒学有些不同。但基本精神仍然是一致的。敬除了表达内在的道德情感之外,主要是表达宗教情感的,换句话说,理学家的宗教情感主要表现在“敬”字上。

大程子善讲仁,有“识仁”、“体仁”之说;他又善讲性,有“定性”、“成性”之说。但他将仁与性提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变成“天理”,而且讲“天人一本”之学。他说:“天理”二字是他自家体贴出来的,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宗教体验的成分呢?

通常人们都说,宋明理学是非宗教或反宗教的,意思是理学家将天说成理实际上被理性化了,因而失去了宗教的意义。这种说法完全是从神的意义上谈论宗教的,而我们所讨论的则是人文主义宗教,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说过了。人文主义宗教的特点是无神而有神性,非宗教而有宗教精神,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将它放在哲学中去讲。对理学而言,也是如此。

现在的问题是,大程子包括其他理学家,他们所说的“天理”虽然是理性化的说法,且是本体论的说法,但“天理”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只说一个理性化的道德本体、宇宙本体就完事了?我们说过,理学家(包括一般儒家)虽然讲理性,但他们所说的理性既不是所谓的“纯粹理性”,也不是数学逻辑式的形式理性,而是一种“自然理性”、“目的理性”,这其便包涵了宗教性的问题。

如果说,天的根本意义是“生”,那么,天理的根本意义就是“生理”、“生意”,大程子讲仁、讲性、讲天理,归根到底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学说同前期儒家的学说贯通起来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宗教情感的问题很容易得到说明了。“生”之目的性(出于自然,因而是无目的的目的性)既是仁性的宇宙论、本体论的来源,也是宗教情感即敬的基本前提。仁性固然在心中,心就是仁,也就是天,因此“合天人”之“合”字也不用谈,“只此便是天”。但是,仁之所以为仁,正是由天之“生理”、“生意”而来,“只为从那里来”,而没有别的来源,这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二程子语)之事。从天之“生理”在心而为仁性言之,人不可“自小”;从天之“生理”普在于万物而万物皆有“生意”言之,人不可“自大”。正因为如此,人要有诚敬之心,敬畏之心。因此,当大程子讲到“先识仁”(这个“识”字是讲体知即体验直觉,而不是一般所说的认识)时,必须讲“认得为己,以诚敬存之”(《河南程氏遗书》)。这里的“诚敬”二字,是有深刻涵义的,其涵义就是对仁即天之“生理”的真诚而又崇敬的宗教心理,只有具备这种心理情感,才能使仁性得以存在。这也就是二程为什么单单提出“敬”字而又反复强调“敬”字的原因所在。

二程子对敬的重视并不下于大程子,而且更有甚。由于他同时强调“格物致知”之学,因此对敬与知的范围作出了一个判定,这就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近思录》)。这样一来,敬便成了心性修养的根本功夫。二程子对敬的最重要的理解与规定是“主一无适”(《河南程氏遗书》),即专注于一点而不要他适、他顾。这实际上是吸收了佛教修养中关于“定”的内容。大程子讲“定性”,“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文集》),但他并不忌言佛学;二程子则表明自己不读佛书。虽然如此,却并不说明他不受佛学的影响。佛教中的“定慧双修”之“定”,就是专注于一处而不移之义。这是佛教修养的根本方法,因而被称之为“定体”。从二程子对“敬”的涵养工夫的重视与解释来看,最强调的是“主一”,这显然具有某种宗教精神。儒家的德性及成圣之学,佛教的佛性及成佛之说,二者在价值选择上虽有区别,但在实现自我超越以及如何实现超越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包括共同的实践方法和情感诉求。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蒙培元:敬畏之心(中)
下一篇文章: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敬畏与反敬畏是两种文明之…[2670]
· 从“敬畏自然”之争反思中…[1302]
· 蒙培元:敬畏之心(中)[1042]
· 蒙培元:敬畏之心(上)[107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