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生命的感悟 >> 正文
肯恩·威尔伯与超个人心理学     
肯恩·威尔伯与超个人心理学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952 | 更新时间:2007-04-25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来源:胡因梦的博客

肯恩·威尔伯与超个人心理学

2006-09-14 

“21世纪确实有三个选择:亚里士多德,或尼才,或威尔伯......”

随着理性启蒙运动的兴起,组织化宗教与形而上学曾经替世界带来的魅力效用已逐渐式微,而民主价值观、个人主义与多元主义的极端发展,也导致整体人类朝着自恋、分化和过度主观的方向盲进,并因而严重威胁到社会、家庭与关系的连结。不可否认的,在我们迈入新世纪门槛的关键时刻,人类正普遍一同地面对着一个乏味、浮嚣,物役、量化而又迷失了方向的文明。

然而,“经验科学”这个理性的产物,毕竟也创造了各种突破性的发现,它不但将人类送上月球,还将人类送进了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世界,而复制羊桃莉的诞生,更揭示出一个重大的可能性:人类即将取代神,开始执行造物的职责。

在这第二个创世纪尚未充分显相之前,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演化、存在与终极真实等攸关人类存亡的议题?在各种知识体系呈现出四分五裂、各不相容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如何替这些不够完整的真相找到正确的定位?在正统宗教沦为神话、教条和无从证实的呓语,而科学只能阐述物质的基本事实,却无法提供意义、价值与伦理之际,我们要如何拉拢二者,使它们相互对话?简而言之,这股从法界之海奔涌而出的人类识能,如何才能融成一道具有完整阶序的彩虹光谱?

上述一连串的问题所揭示出的答案,不可避免地涉及了一种整合哲学或整合世界观的可能性。然而,整合性的世界观在本质上往往是独断与高压的,凡受过理性洗礼的知识精英,鲜少有人愿意再甘冒“法西斯”之名,去进行具有宏大企图的统合动作,而且老实说,也鲜有几人兼具了绝对真理的无我体悟和相对真理的逻辑归纳能力,那么,这股识能中与日俱增的困惑、痛苦与愤怒,又如何才能化解成秩序与清晰的辨识?

肯恩·威尔伯此生的贡献,就是要帮助我们这个时代,提出一个由空性含摄知识万有的整合视见。他的整合哲学是灵性与理性兼具的,他主张我们必须朝着更高的意识发展,而这些高层的意识虽然隶属于主观的内在精微次元,却是含摄科学与理性的,就这一点来看,威尔伯的视见其实延续了东西文化中哲学与宗教传承的精髓,以及现代性的核心精神。

这个传承源起于毕德哥拉斯,巴曼尼德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传递给奥古斯丁、阿奎那斯、迈蒙尼德、史宾诺沙,黑格尔以及海德格,而东方智慧传承对威尔伯影响最深的,则属佛教上座部思想,龙树中观学派、华严学派、唯识学派、藏密大手印与大圆满,论藏,吠檀多哲学、中东苏菲神秘主义,等等。至于威尔伯的超个人视野,则充分反映了威廉·詹姆斯、荣格、马斯洛的心理学研究,更涵盖了六○年代末期西方所发展出来的身心灵修练途径以及东方的默观传承。

虽然长青哲学家,整合哲学家·超个人心理学者皆为人们加诸威尔伯的桂冠,但通常学界仍将他归类为超个人心理学者,并视其为这个领域最卓然有成的理论家。有开超个人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台湾目前译介过来的只有李安德博士的《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的新典范),可见国人对这个领域,尚处在牖中窥日的阶段。根据法兰西斯·沃昂与罗杰·沃许(威尔伯的莫逆之交,也是著名的超个人心理学者)的诠释,所谓超个人经验,就是从个人的统合感扩张到整体生命、灵性和宇宙的面向,而有关超个人的学术研究,指的则是以更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和诠释传统的宗教体验,包括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一体性,最深的洞见,慈悲和宇宙大爱。

北美及欧洲的超个人心理学多半源自所谓的“反文化灵修圈”。大约六○年代左右,欧美年轻的一代对科技文明愈来愈不满,他们本着存在主义所强调的个人独特性,自由意志与尊严的需求,排山倒海地推动了人本运动和潜能开发的潮流,并促成了“转换的意识状态”(ASC)及异常经验的研究。历经十年的发展,原本健康的人本运动,却因为大众化而遭到扭曲与误解,于是“自我认同”、“自我实现”、“自我接纳”与“自我肯定”之类的心理学术语,变成了普遍流行的口头禅。某些社会学者称这个世代为“我”的世代,并严厉批判这类的自恋型文化,而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所推动的第三势力革命,只不过是一个发展得还不够究竟的典范,如果一味强调自我实现,将导致过度自我中心的倾向,他曾经说过:“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面向,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呵比我们更大”的东西……这个“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指的就是整体生命、灵性和宇宙的次元。

从六○年代末期开始,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转向了亚洲、西方和美国原住民的默观修练,近年来的研究则试图将这些修练整合成日常生活能够实用的方法,其中涉及了心理学、心理治疗、哲学,医学、物理学,以及和性别、生态、社会正义攸关的议题。
自一九七五年起,威尔伯所出版的著作,一直涵盖着超个人运动的完整面向,现年五十一岁的他,早已著作等身。他擅长运用流畅易懂笔锋常带情感的书写方式,来解析尖涩、隐微而又繁复无比的学术议题,他的洞悉力、整合力与绵密的归纳能力,吸引了欧美及亚洲世界无数的读者。在日本,威尔伯被视为一派宗师,在德国,他是学院派热衷研究的重要现象之一,宗教史权威休斯顿·史密士认为威尔伯在整合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智慧传承的贡献上,远远超过了荣格,希拉蕊的精神导师珍,休斯顿将威尔伯与佛洛依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约翰,怀特则称其为意识研究领域的爱因斯坦。

这位具有宿慧的天才型人物,早年的成长历程和一般人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他诞生于一九四九年的一月三十一日,出生地是美国中南部的奥克拉荷马市,少年时父亲任职于空军,他时常随着父亲四处调动迁居。他在运动和课业的表现均佳,曾经被两所学校选为代联会的会长,此外他对于科学也十分着迷,他曾经说过:“我真正热爱的其实是科学,我将自我奠基在逻辑之上,并以物理学作为架构,以化学作为趋动力。”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镇完成了中学教育之后,他进入杜克大学主修医学,才读了两年就发现医学太缺乏创意,他觉得医生就像被美化的铅笔工人,他们治治疗人的方式并不仁慈。失望之际,他将注意力转向东方哲学,在某个机缘下,他阅读了老子《道德经》,从此产生了基进的改变,而开始大量阅读亚州和西方的灵性教诲,以及西方心理与哲学。不久他就从杜克大学退学返回内布拉斯加州,为了逃避到越南服兵役,他只好进入林肯州立大学就读,選修化学与生物,并主修生化。

威尔伯在研究院读了一段日子,后来因结婚而放弃学业。一九七三年的冬天,二十三岁的他宿慧突然发动,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就为了生平第一本著作《意识光谱》。往后的三年里,这本书被二十二家出版社回绝,最后终于被通神学会出版社相中,而在一九七七年正式发行问世。《意识光谱》问世后,评论家视其为继奥罗宾多的《神圣人生论》,海德格的《存在与时间》、怀海德的《过程与真实乏后,本世纪最伟大的第四本哲学巨著。二十年后这本书再度出版,时间证明它的确不愧为超个人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此书如同威尔伯晚期的作品一样,充分反映了勤勉的自我教育过程以及不受外界影响的独立思考。

接下来的五年,威尔伯靠着洗盘子、当跑堂,在杂货店打工,辛苦地完成了另外五本著作。那时他的禅修练习已有十年历史,而维系了九年的婚姻也宣告结束,他每天静坐好几小时,每个月都进行几天的闭关。一九七八年,他和杰克·克里汀顿共同创办了《回观》杂志,当时不同文化的哲学与各种学科之间的交互研究还十分被忽略,许多学者相知识分子对东西方研究或科学与宗教的交集深感兴趣,《回观》就像灯塔一般照亮了他们。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四年,在《回观》上发表过的有关个人发展、文化,社会演化、科学认识论、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和精神治疗方面的论文相继结集成书。当时参与这类划时代讨论的重要精英为数众多,其中的投稿者有量子力学科学家大街·博姆、史丹福的神经学家卡尔·普里布兰、《转折点》的作者卡普拉等等,真可谓人才济济的前卫论坛。
一九八三年的八月,威尔伯结识了泰莉、吉兰,初次见面时两人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生生世世彼此一直在寻觅着对方。两个星期之后,他们决定结为夫妻,婚礼定在十一月,然而婚前的体检却为这对灵魂伴侣带来了急转直下的噩运:泰莉被告知罹患了第二期乳癌。威尔伯顿时面临前半生最艰难的考验。读者如果想知道这段不可思议的动人因缘,不妨参阅张老师出版社发行的《恩宠与勇气》。

一九八九年的年初,已经改名为崔雅的泰莉,在象徵着藏密空行之母的狂风中病逝,享年四十一。五年的抗癌历程不但没有击垮崔雅和威尔伯,反而促成了终极的证悟,威尔伯在妻子的解脱之光中,也体尝了前所未有的恩宠。崔雅过逝后,威尔伯重拾消失长达五年之久的写作灵感,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除了购买日用品之外,几乎完全与世隔绝,三年中只见了四个人,他形容那种情况很像传统的禁语闭关。当时他正埋首于《性、生态学、灵性》这本巨著的撰写工作,他形容其过程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为了涵盖四大象限各个领域的知识系统,他需要搜集的资料可想而知有多么博杂了。闭关到第七个月,他患了自称的“渴肤症”,大约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每当工作结束之际,他总是忍不住坐下来痛哭,一哭就是半个小时,那种渴望与人肌肤相亲的痛苦,比压抑性欲还要令他难熬。十多年的禅修过程中,他有过多次由日本禅师认证的“见性”体悟,然而即使是开悟之人,面对癌症云霄飞车式的情绪魔考,仍不免以暴力对待重病的妻子。“渴肤症”使得威尔伯再度面临考验,他发现自己除了门睹之外,什么也不能做。就在这纯然的目睹中,崔雅在病中所发展出来的平等心也出现在威尔伯的身上,他开始进入持续不断的觉知,明镜一般的觉察开始延伸到梦境与深睡,他修行的境界终于有了量子式的跃进。
一九九五年,《性、生态学、灵性》出版问世,一年之后他又出版了更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版本《万法简史》。这两本书除了涵盖他早期的基本理论之外,还纳入了过去从未处理过的系统理论,演化论、女性主义,生态思想,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哲学议题。《性、生态学、灵性》是威尔伯“法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他进行第二部与第三部的资料搜集时,又同时完成了两本著作和数篇论文,其中的一本就是《灵性之眼》。此书是威尔伯最满意的作品,书中结集了多篇整合哲学的论文,所涉及的议题包括了心理学、哲学、认知科学、意识研究、人类学、艺术和文学理论。一九九八年,他完成了被美国副总统高尔视为最心仪之作的《感官与灵魂的交融》(台湾译为《灵性复兴》,由张老师㈩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他的私人札记《一味》也公开发行,此书史无前例地披露了威尔伯证人最高境界的生活实录。
就这样一本接着一本,威尔伯单打独斗地开辟了灵性洞见与古代唯识学的现代诠释方式。当人们还不知道该如何替灵修洞见定位,甚至还不能确定这样的洞见是否够资格被合理化为一种知识之前,威尔伯已经有能力以系统化的认识论来厘清这些疑惑。当人们还没有能力分辨西方心理学与传统灵修心理学的关系时,威尔伯已经提出结合佛陀与佛洛依德的创见。他以自己原创的四大象限典范,清楚地区分出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知识领域和不同的真理声言,然而他所有的立论基础都奠基在唾手可得的数据资料和早已被广为接纳的学术理论之上,因此并不是从古老传统中发展出来的空泛形上辩证。近年来威尔伯更进一步地关注早期超个人心理学所忽略的领域,以及荣格学派对宗教和灵修境界的诸多曲解,并指出了世界各大宗教文化对肉身、大自然和女性的贬抑。
威尔伯所处理的议题虽然博杂,他的方法论却简明而扼要,他认为任何一位思想家或评论家都不可能愚蠢到全错,每一个人都可能观察到一些不完整的真相,而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在纯抽象的层次上,其实是相互融通的。譬如所谓的“神”,如果“神”的抽象定义指的是无限的神性,那么基督教的“上帝”、佛家的“空性”和犹太教的“神之奥义”便能相互融通。这种处理知识的方法,威尔伯称之为“定位归纳”或“驳不倒的推论”。一旦有了驳不倒的推论,学者就可以将各种领域的真理串连成紧密相系的网状纲要,然后再利用这个纲要去评定那些较为狭窄的途径之中,有哪些地方是不够完整的。

威尔伯早期的论述强调的是上溯空性的解脱之道,近年来他则企图证实上溯空性与下及万有的圆满一味典范,才真正具有治疗的力量,这种发展的方向,显然和他在实修上的体悟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一味》十二月份的札记中,威尔伯很清楚地解析了菩提心的真谛。他指出菩提心分为绝对与相对两个层次(简称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传统的上溯空性之道一向认为只要证悟绝对真理,就能示现无漏的般若智慧,然而真相却是:即使你在绝对真理上有直接的体悟,也并不意味你能精通相对真理的细节;就算解脱到相当程度的人,也未必能解释量子力学或擅长其他的技艺。换言之,内证内修的解脱道,只占了“四大象限”这张整合发展地圆的左上角象限,其他还有右上角客观自然科学的范畴,右下角的系统科学领域以及左下角伦理典范等主流思想的范畴。

威尔伯主要的论点就是要促成人类明智地融合东方与西方的相对真理,共同以空性做为基础,相互交织成完整的脉络。他强谓法界是一直不停地在演化的,因此新的真相不断在显现,新的启示不断被揭露,新的佛也不断在冒出,法界就在这股自我超越的趋力之下,超越著过往的一切,也含摄了过往的一切。这就是神性无私而又无限的创造之爱。
注:本文原为《一味》(One taste)一书的译序

上一篇文章:全人观念的隐喻辅导与叙事治疗(转)
下一篇文章:整合灵性途径的几大障碍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一味》摘录:不做任何好…[1237]
· 肯·威尔伯对“新时代”的…[820]
· 整合灵性途径的几大障碍[885]
· 现代精神分析学中“精神父…[290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