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社会问题的出路 >> 正文
现代精神分析学中“精神父亲”的中国意义     
现代精神分析学中“精神父亲”的中国意义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点击查看 | 点击数:2821 | 更新时间:2005-11-13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现代精神分析学中“精神父亲”的中国意义
董建林[1]
710068 中国西安市碑林区庙子巷副83号陕西阳光心理研究所
电子信箱:dongjianlin@hotmail.com

【摘要】  家庭对儿童第一人格——精神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并对第二人格——社会人格——的形成奠定初步的基础。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是否能寻找到个人的精神父亲[2],决定着一个人40岁以后的生命状态。孔子讲的“四十而不惑”具有天才式的眼光,但他的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念决定了他作为中国人的精神父亲的天然局限性,即专制。而这正是缺乏精神父亲的畸形结果。精神父亲的缺失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致命缺陷,母亲情结主宰了2000年的中国历史,阴盛阳衰的人类学现象下掩盖的是民族精神无意识层面的退化和危机。精神心理学和现代精神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21世纪中国现代化,首先是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找回自己的精神父亲。

【关键词】  精神心理学 精神分析 精神父亲 精神分析牧师 荣格

在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全球化时代,精神分析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扎根和发展?这是很多关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和使用精神分析方法做心理治疗的从业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如果说,20世纪的精神分析主要集中在主体自身和客体关系,那么21世纪的精神分析则必须以超越个人的精神或集体无意识为核心和出发点。重视精神的作用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但非理性化、非科学化和非系统化的历史局限性,又极大地阻碍了精神分析作为一门科学在中国的正常发展。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超个人心理学,让我们看到心理学向东方精神的回归倾向,但仅仅因此而沾沾自喜则是十分危险的。东方文化除了中国道家、佛学、宗教还有印度的印度教、瑜珈静修、锡克教、日本神道教等等,精神的回归魂归何处呢?精神分析作为西方文化的标准产品,如何在中国扎根、发展、结果呢?精神心理学应该成为融合东西方文化、建构中国式的精神分析的理论指导基础。


一  精神心理学的现代意义

 (一)精神心理学概述

精神心理学[3]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4]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人类自己,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和财富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只有将现代心理学和世界精神传统关于人性的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性模型。我们在本性上既是心理的[5],又是精神的[6],精神处于首要地位,正是精神为自我[7]提供支撑性的架构。精神心理学家强调,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

Brant Cortright 确定并率先提出了超个人心理学的八项基本假设,并得到业界很多人的认可。这八项假设是[8]:

1.     人的本性是精神的;[9]

2.     意识是多维的;[10]

3.     人类生命确实具有一种精神追求的驱力,表现为通过内在深处的个体、社会和超越意识而寻求整体的倾向;[11]

4.     触及内在的智慧之源是可能的且有益于健康的;[12]

5.     将个人有意识的意志和热望与精神动力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价值;[13]

6.     意识的变异状态是通往超个人经验的道路之一,也有助于康复和成长[14];

7.     生命和行动是有意义的;[15]

8.     超个人的背景决定了对咨询者的看法。[16]

那么,是将“Transpersonal psychology”译成“超个人心理学”还是“精神心理学”呢?

对此,李绍昆有一个说明:“1980年,本人参加了在波士顿举行的国际精神心理学研讨会,塔尔特博士亲口告诉我说:在他看来,Transpersonal同Spiritual是同义字,但为了专业化,他才改用Transpersonal。中文的‘精神学’、‘精神心理学’以及‘精神治疗’,是我们一群中国学者在1978年至1979年之间,在台北保固大厦11楼。经过了一整天的认真讨论才决定的。首先采用的是李绍昆和徐鼎铭。”[17]

从中国的情况看,采用精神心理学一词较好,但由于精神学的提法太大且易与大陆中国精神病学混淆;鉴于超个人心理学的提法争议很大,在用词和研究方法上带有浓重的佛教味道,所以需要对精神心理学在大陆的用法做一个区分和重新定义,这也是建立中国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的关键。从严格意义上讲,荣格应该是精神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精神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信仰、神学、哲学、宗教、迷信、邪教、生命、死亡与心理和肉体的关系等,借用郭永玉教授的说法: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那么,精神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精神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精神心理学的目标,是人对自我的超越,追求与绝对精神的合一,中西方文化中对这一问题理解差别很大,西方人爱讲追求真理[18],而中国人爱讲天人合一。超越的最高境界,按老子的说法就是圣人。 在英语中,soul 和 spirit意义有明显差别,汉语一般将soul译作魂而将spirit译作灵,若套用荣格的说法,soul是个体无意识,spirit则是集体无意识。在《圣经》中,the Spirit是上帝的同义语, 专指三位一体上帝的第三格“圣灵”。精神心理学的精神可以包括有关精神所有含义。

精神心理学核心目的是研究小我与大我的合一,如果说耶稣基督是西方文化人格的理想人物楷模,那么在中国,圣人则是东方文化的追求的人格理想。西方因此发展出了灵修神学,而中国人则根据老子思想发展出了道家的修身养性之术。

“道家的人主张,圣人的精神修养,最高的成就在于它将自己跟整个自然即宇宙同一起来。这个主张正是这个思想趋势的最后发展。”[19]道家和道教修养最后集中到个人的心性修养和羽化成仙上,所以,道家而不是道教才是超个人心理学“大我、宇宙”或精神心理的的真正奠基人。圣人的修养按道教术语就是性、命双修的问题,虽不很多但却极有深度,后人从这中发展出了修身养性甚至是长生之术。

如果将人简单分成肉体和精神,这里主要涉及精神对肉体的影响。在老子中,对肉体和精神在道中的升华是同等的重视。这里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看到了《圣经》所重视,而在基督教神学中所忽视的灵修中的两个方面:灵修神学和人格实现。目前的精神心理学受佛教影响太深,过分注重静修和濒死问题,精神灵修却被严重忽略,其实灵修神学应该是精神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二)荣格的双重贡献

精神心理学的创始人,一般公认有两个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和亚伯拉罕·马斯洛。其实荣格在创建他的分析心理学时,也就同时创建了精神心理学。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荣格的心理分析才是真正的精神分析[20],可以用psycheanalysis一词,以区别于psychoanalysis[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准确地说应该是心理分析:没有心理[22]的心理[23]学。[24]

二十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犹太学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25]对潜意识的发现 。弗洛伊德在他的文章《自我与本我》一文中开头就明确指出:“将意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这是心理分析学的基本前提;而且只有这个前提才使精神分析学有可能解释心理生活中的病理过程——这些病理过程的普遍性像他们的重要性那样值得重视——并把他们安置在科学的结构之中。” 弗洛伊德的学说,像一道闪电划过人类黑暗心灵的天空,让我们看见了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阴暗的一面,他撕破了人类心灵的遮羞布,将人类灵魂丑恶的一面毫不留情的展现在现代人面前,使人颤栗不已。再一次用科学的方法在人类“唯我独尊”的大旗上,打上一个深深的震撼每一个人心灵的问号:“我是谁?”。但弗洛伊德的人性生物论和性决定论,使它带有极大的片面性,所以他的理论的消极部分不断得到纠正,心理分析学派发展异彩纷呈,其中尤以瑞士分析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最为出色。

作为牧师儿子的荣格,家庭信仰的环境,和他治疗心理疾病时目睹信仰的巨大治疗作用,迫使他在研究人类心理时,不得不重视信仰的作用,以致他得出结论“治疗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宗教问题。”[26]当时荣格只有33岁时,在心理学界和精神病界,使他享有声誉的是他对情结和集体无意识的发现。集体无意识的发现,“是荣格打破了严格的环境决定论,证明了正是进化和遗传为心理的结构提供了蓝图,就像他为人体的结构提供了蓝图一样。集体无意识的发现是心理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人的心理经由其物质载体——大脑而继承了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个人将以什么方式对生活经验做出反应,甚至也决定了他可能举又什么类型的经验,人的心理是通过进化而预先确定了的,个人因而是同往昔连接在一起的,不仅与自己童年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联结,甚至在那以前,还与有机界进化的漫长过程联结在一起。确立精神在进化过程中的这一位置,是荣格的卓越的成就。”[27]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荣格指出:“在过去的30年中,向我求教的有来自地球上各个文明国家的人们,我治疗了几百个病人,多数是新教教徒,少数是犹太人,只有不超过五六个人信奉天主教。在我后半生——也就是35岁以后——的所有病人中,没有一个人的问题最终不需要求助于一种宗教性的人生观。可以放心大胆地说,他们当中每个人之所以生病,都是因为丧失了每个时代活生生的宗教经验给予其追随者的东西,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在重新获得宗教世界观之前就被真正治愈了。当然,这与某种特定的教义或者教籍无关。”[28]注意!在他的病人中,大量的是基督徒!难道说基督教信仰不能给他们心灵的平安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们呢?荣格自己回答到:“在我看来,与宗教生活的衰落比肩接踵的,是神经症的发生明显更频繁了。”[29]当信仰堕落到宗教的位置上时,他就失去生命而图有宗教形式了,这一点是理解荣格的关键。

荣格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呢?

“精神是自在的和自为的这种观点以及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体系的观点,是对信仰灵魂的自发性和个体性的唯一适当的假设,然而这种观念在我们中间至少是及不受欢迎的。……既然我们对心理事件如何产生于物质的方式一无所知,却又不能否定心理事件的真实性,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从另一个方向构造出我们的设想,并认为心理事件起源于一个精神本原,这个精神本原像物质一样,对我们的理解力来说是无法捉摸的。”[30]

“人类的思想不能孕育出任何体系或者终极真理,以赋予病人生存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仰、希望、爱和理解。人类努力的这四种最高成就是上帝赐予的恩典,既不能教会它们也不能学到它们,既不能给与它们也不能索取它们,既不能压抑它们也不能学到他们,因为它们来自经验,而经验是赐予的,因此超出了人们奇想的范围。经验是不能制造的。“(同上,298页)

“人类的无意识也包含着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全部生活和行为方式,所以每一个人类的孩子在具有意识之前都具备一种适应性心理功能的潜在系统。

“就像意识心理一样,无意识也具有知觉、目的和直觉,它也能感觉和思考。……更主要的事,它除了包含不计其数的潜在感觉,还包含着世世代代积累下的遗传因素,这些遗传因素的存在本身就标志着物种分化的一个步骤。如果允许无意识人格化,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称作集体的人,它结合了男女两性的特征、超越了老与幼和生与死,而且因为它掌握着人类一二百万年的经验,它几乎是永恒不朽的。”[31]

“宗教是什么呢?宗教就是精神治疗体系。我们这些精神疗法的医生在干什么呢?在尽力治愈心灵的创伤,即人在精神上的不幸,宗教对付的也正是这个问题。因此我们的主[32]就是一个治愈病患的‘医生’,他医治我们的疾病,消除我们心灵的痛苦;这不正是我们称作精神疗法的东西吗?说宗教是精神治疗体系,这并非玩文字游戏。宗教是最精致的一种精神治疗法,其中包含有伟大、真实的哲理。”[33]

在荣格心理学中,心理兼有精神、灵魂、灵性、心理多重含义,包含了几乎能发生的人类非物质性的意识层面所有的现象和含义,更着重在灵性的层面。所以,荣格把人的精神世界等同于人格。[34]

 

(三)精神心理与精神分析

 

超个人心理学主要集中研究意识模型、异常意识、濒死体验、静修艺术、精神治疗等领域,显然过分受佛教静坐影响,企图回避人性善恶和提倡价值中立,受到各方的批评。中国学者姜左宁在他主编的《现代精神病学》中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他指出:

“现实中,自我实现的不现实性和潜能的神秘性,使人本主义从原有的观点中逐渐演变出另一种心理学理论,即超自我心理学或称超个人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的创始人A.H.马斯洛、S.格洛夫和A.萨蒂奇等人感到了人本主义所遭遇的困难。为此,不得不提出,人本主义模式并非是超水平的心理健康模式。他们重新提出,真正的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模式应是超越个人中心、自我封闭和自我满足的状态。认为真正的自我实现应是超越自我追求、无私地为他人需要服务的人,应当忘记自我并和宇宙万物合而为一。在临床治疗中,随即改用坐禅默念和瑜珈功等手段,目的在于将患者导入超个人、忘我的健康心理状态。无怪乎有人把超自我心理学称为‘西方理性和东方神秘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精神病临床的实践证实,神秘主义的操作只能有害精神健康,采用这种手段,企图逃避现实和达到无矛盾境界以求心理健康的人们,每年都有一批人被诱发精神病而住院治疗。”(《现代精神病学》140页 科学出版社)

根据精神[35]和心理以及世界历史现状,结合精神分析的实践,如果将超个人心理学改变成为精神心理学,除了名称的变化外,精神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在上述8点外必须作如下限制,否则不能摆脱超个人心理学和佛教等方面消极因素的束缚:

1、超越文化、民族和阶级的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人类的研究只能逼近它却不能掌握它,文明和野蛮是对绝对真理标准而言。

2、人的本性是精神的,精神决定心理和肉体,人与动物本质不同,所以动物研究不能推及人,追求超越和永恒是人类的天性。

3、人天生就是善恶一体的混合体,在现实中恶的力量常常居主导;而以我为神[36]是最大的恶,人类具有共同人性。

4、人是由肉体[37]、心理[38]和精神[39]组成的整体[40],心理所能感知的只是肉体和精神的一小部分活动,人不能穷尽真理。

5、精神心理学以实证研究为主,以治疗完善重塑人格的效果作为唯一标准,拒绝介入哲学上的争论,应该作为一门实用的人文学科而存在。

现在是重新回到荣格精神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了。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并不符合荣格精神分析的总体精神,真正的超个人心理学是应该荣格的精神心理学,他的精神治疗方法可以用精神分析来概括。如果超个人心理学不能做出重大修改一直沉醉在佛教貌似超越实则逃避的象牙塔里,不能继承荣格的精神心理学本质,那么他就会成为心理学的佛教宗教而被抛弃。

生活在有过七个牧师的家庭中,父亲也是牧师的荣格,他非常相信梦、幻觉和神话,他认为这些都是极为难得的天机启示;在重视过去先天遗传和童年经历对个性化的影响的同时,他更注重未来精神取向对现在的决定意义,他的分析心理学因集体无意识和心理类型的理论而声名远扬。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人从出生那天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已给他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这便决定了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我们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以某种方式感知到某些东西并对它作出反应,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早已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集体无意识一词的原意即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荣格心理学的主要概念有以下几种:人格面具 、阿妮玛、

阿妮姆斯、阴影 、个性化、自我等,其中个性化与自我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但也是最难理解的。自我是精神的核心,代表着一种整体人格[41],具有自我凝结和整合功能,是先天的具有而非后天外人赋予的;而个性化就是自我的社会展开,伴随一个人终生。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趋向“精神整体性”[42]的自然的先天倾向,除集体无意识理论外,荣格还提出了原型理论、共时性理论和人类心理类型说。

 

二  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困境

 

(一)信仰差异是文化冲突的核心

 

精神分析进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成为中国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治疗的主流学派,这与心理学在中国的命运是一致的。无神论、多神论、实用性、唯物论的中国文化本质,使得中国官方文化本质是一种唯物主义文化,而风水迷信、祖先崇拜和佛道宗教则一直是民间精神的主流。这是精神分析运用在中国的第一大障碍,就是在今天间或有一些使用,也主要集中在医院的精神科,以临床医生为主体。缺乏精神分析必须有的哲学背景,只停留在工具层面,这就决定了精神分析在中国应用的命运。

其次,精神分析产生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是以基督教信仰为根本背景的;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尽管他是无神论者,但免不了犹太文化的影响——荣格就曾说过弗洛伊德的超我是耶和华[43]影子。中国主流文化与基督教对立之处远远大于共同点,在西方精神信仰生活集中在基督教会,精神分析可以是非指导性的和倾听取向;但在中国今天人们普遍发生生命意义迷失的情况下,精神分析的精神支柱何在呢?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全球化与文明对话》
下一篇文章:关于姚国华《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的书评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691]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67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10]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662]
· NASA SOS[675]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21]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17]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21]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365]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29]
 
· 肯恩·威尔伯与超个人心理…[93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