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萬年網副總裁)
(載《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2000年6月22日) 心力故事 湯斌,清代進士,出任江蘇巡撫。淮河流域一帶大旱,數十萬老百姓流離失所。在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解決問題之後,湯斌下令:撥出國庫存銀五萬兩,派人到外省採購糧食。動用國庫存銀事關重大,不經過請示批准就這樣做,恐怕他會大禍臨頭。下屬都勸他別冒這個險。湯斌說:"如果等到聖旨批下來,再去開庫取銀,派人買米,老百姓恐怕早就成為餓鬼了!我相信:聖上仁愛,不會降罪;即使真的降罪,我以一頂烏紗,換來千百萬人生命獲救,還不是很好嗎?" 湯斌並未被降罪,一代聖明君主康熙對他很欣賞,不久將他提拔為禮部尚書。 問題:以情商理論,能夠解釋湯斌這種超乎常人的舉動嗎?
情商理論,是近幾年來風靡世界的成功學理論之一。它出現於1995年,美國《紐約時報》科學專欄作家、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出版《情感智商》一書,提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理論。該理論一改人們片面強調智商的偏頗,使人們將關注成功的重點,由"腦"轉到"心",對解決人們生活中的不少困惑,有頗大指導作用。所以在成功學領域,這一理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然而,從追求成功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來說,現有的情商理論,卻有不少缺陷。這正是"心力學"予以超越情商理論的地方。
(一)"情商"有掛一漏萬之嫌。 從心靈方面說,成功涉及許多方面:理念、追求、情感、價值觀、意志等。有的與情感有關,有的卻關聯不大,一定要強求以情商來解釋,就會削足適履。主詞相對,"心力學"有一"全然發生律",把上述這些方面都盡可能容納進去。
(二)在對成功的把握上,心力學更接近成功的核心。 成功核心是迎接挑戰,解決問題,它最需要的是一種力。情商理論包括五個方面:認識自身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局限在對"情"的把握和控制上。許多問題,以情商理論卻無法解釋,如在上述湯斌的故事中,除"自我激勵"一條可以靠上外,解釋起來就很蒼白。 心力學理論把人分為三種層次:心情主導型、心智主導型和心力主導型,最高層次就是心力主導型。並總結出六種基本心力:一,自我激發力,二,覺力,三,面對力,四,承擔力,五,整合力,精進力。這六種力基本能概括人面對內在和外在各種挑戰時所需要的心靈力量。我們以此分析湯斌的超人舉動:有對問題的"面對"、有對責任的"承擔"、更有奉獻精神所導致的"自我激發",還有堅持到底的"精進"等,比起情商理論來,就更加到位了。
(三)不能只以商業社會的標準來定成功標準。 且看《情感智商》中的標準:"高EQ的男性,社交興趣濃厚,外向而快樂,不喜沉思默想。"這不過是商業社會對商業人士的要求。這樣,即使愛因斯坦也屬於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了。事實上,雖然愛因斯坦對社交興趣並不濃厚也喜歡沉思默想,但心理素質相當高,不僅敢於挑戰生活逆境,在朋友,和學生眼中,更是一個爽朗的、有吸引力的人,怎能以此斷言他是一個低情商的人呢?
(四)應該更辯證地看待問題。 如《情感智商》把"對自己、他人和環境滿意",也作為高EQ男性的標準,就是只看到"滿意的"積極一面,看不到消極一面。實際就是缺乏辯證性。實際上,人類所有進步,都是建立在"不滿"的基礎上。就拿戈爾曼本人來說,他不是正因為對西方過於重視智商不滿,而提出轟動一時的情商理論嗎? 與此相反,心力學倡導的"全人理念",在心力訓練上更講究"系統整合"。
(五)應以開放東西方結合中實現超越。 情商理論中,有許多值得借鋻的地方,特別是大量科學實驗成果。但別忘記:東方心學是一巨大寶庫,越來越受到西方重視。最耐人尋味的是:"情商"理論總結者戈爾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最有情商的人,是古時代的中國人。自述其理論產生的原因,竟大談受到東方哲學尤其是禪宗的影響。他本人也打座,並從中受益非淺。作為中國人,對東方心學的寶藏,我們能妄自菲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