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9737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的异端。所以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 已。”跟着下来,什么不是异端呢?什么是作人做事应该的道理?子曰:由!诲, 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是名字,子路的名字叫仲由。“诲”字下应该有一个小标点,诲是说教育、 教诲。“汝知之乎?”你知道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 个人要平实,尤其是当主管领导人要注意,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 最高的智慧。换句话说,不懂的事,不要硬充自己懂,否则就真是愚蠢。 关于这一点,几十年来看得很多。这个时代,很容易犯这个毛病。很多学问, 明明不懂的,硬冒充自己懂,这是很严重的错误,尤其是出去做主管的人要注意。 我们看历史上伟大的成功人物,遇事常说:“我不懂,所以要请教你,由你负责去 办,大原则告诉我就行了。”说这话的人就成功了。如果硬充懂就不行,结果一无 所成。历史上,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政治的道理也一样,懂就懂,不懂的就是“对 不起......我不懂。”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最高的礼貌。所以我常对出国的学生 们说,有一个最高的原则,也是走遍天下的国际礼貌,那便是你走到任何国家说: “对不起,我是中国来的,对这件事我不懂,请问应该怎么办?”万万不要认为这 样说是丢人,这是最大的礼貌,不会吃亏,尤其做国民外交更用得着,最怕冒充懂, 就会失礼。 到这里是为政的大原则,下面文章的气势为之一转,而转到另外一个人。 千里求官只为财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 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他姓颛孙,名叫师,少孔子四十八岁,是位年轻学生。他 到孔子这里来是要学干禄的。什么叫“干禄”呢?就是怎样去谋生。古代俸和禄是 两回事。“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 在禄。“干”就是干进、干求、干禄,就是如何拿到禄位。换句话说,孔子希望弟 子们学仁学义,子张这位学生来的时候,大概填志愿表与众不同,直截了当,干脆 两个字——干禄;要找饭吃,怎样找公务员当。但是孔老夫子没有气得把他撵出去, 反而传授他一套办法说,想做一个好干部,做一个良好的公务员,要知识渊博,宜 多听、多看、多经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阙就是保留,等着请教人家,讲 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分的话。本来不懂的事,不要吹上一大堆,好像自己全通,最 后根本不通,这就丢人了。如不讲过分的话,不吹牛,就很少过错;多去看,多去 经验,对有疑难问题多采取保留的态度。换句话说,对于模棱两可的事,随时随地 都用得到古人的两句话:“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第二句就是多见 阙殆的意思,这个时候要特别小心处理,不要有过分的行动,这样处世就少后悔。 一个人做到讲话很少过错,处世很少后悔,当然行为上就不会有差错的地方。这样 去谋生,随便干哪一行都可以,禄位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从这一段书中,我们看到孔子的教育态度,实在了不起,这个学生是来学吃饭 的本领,要如何马上找到职业。孔子教了,教他作人的正统道理,也就是求职业的 基本条件,我们为人做任何事业,基本条件很要紧,孔子说的这个基本条件已经够 了。 到这一节为止,上面都是讲为政中关于作人处世的部分, 下面高峰突起,就正式讲到政治问题。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 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是鲁国的国君,孔子自己祖国的君侯,孔子忠君爱国之心是很强的,自己 国家的领袖问他怎样使老百姓心服。要注意这个“服”字,含义可说是服从,也可 以说绝对服了,不敢反抗,这是重点。以鲁国的国君,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是一大 笑话。在中国政治的道理,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 道;道德的使人自然顺服,才是王道。鲁哀公拿这个问题问孔子,你说孔子怎么办? 他很婉转的说明这个道理,他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这个“举”就是提拔, 这是针对鲁哀公当时的政治毛病而来。举直,就是提拔直心直道而行的人,包括圣 贤、忠诚、有才能的人。“错诸枉”的错等于措,就是把他摆下去,放下去,把狂 妄的人安置下去,这样老百姓自然就服了。相反的,“举枉错诸直”,把狂妄的人 提拔起来,或只用自己喜欢的人,而把好人打击下去,老百姓自然就不服了。这是 谁都懂的道理,而孔子拿这人人都懂的话去告诉他,就好像说当诸侯、君王的人都 不懂,未免太笨了。 但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到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