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578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席。当然他不止是当主席,也当过谏议大夫,是很有名的名臣——历史上成 为名臣不容易。有所谓大臣、名臣、具臣、忠臣、功臣、奸臣、佞臣等等。所谓忠 臣、奸臣,看小说都知道,不必细说了。要够得上成为一个名臣,很不容易,够得 上一个大臣,更难。大臣不一定在历史上很出名,可是他一定有安定天下后世的功 业。我们不希望看到奸臣,也不希望看到忠臣,这话怎么说呢?我们晓得文天祥是 忠臣,岳飞也是忠臣,但是我们不希望国家遭遇到他们当时那样的时代。我们希望 看到的是名臣、大臣,像赵拤就是名臣、大臣。他最后退下来,回到家里,写了一 首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不要看错了,说他腰里都是黄金美钞所以退休了。这个黄金不是黄金美钞,看京剧 就知道,所谓“斗大黄金印,年高白玉堂。”古代方面大员的印信,实际上是一颗 铜的大印,叫作“黄金印”,有如现在中央部会的印,铸印局用铜铸的,也可叫黄 金印。“腰佩黄金已退藏”,是说退还了那颗黄金印。“个中消息也寻常”,一生 风云人物,其实很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他下来以后所住的地方叫高斋,他 说你们以为住在高斋的这个老头子有什么了不起,而想认识认识他是何等样的人吗? “只是柯村赵四郎”,其实还是当年住在柯村的赵老四啊!他是那么平淡,那么平 凡。所以一个最了不起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真做到平凡,才是真了不起。而赵拤 最后的谥号是两个字“清献”,历史上的赵清献公,就是赵拤,他一生都奉献给国 家,而一生清正,到达这个程度是很难的。其他的名臣很多,在这里一时也说不完。 总之,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非常重视这个谥法,而我们现在呢!大有陆放翁 诗的:“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管他的!死了就拉到,老子死后,你要骂就骂吧!只要我现在活得舒服就对了。我 们不要忘记了,谥法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到邦有道时,这些东西仍然要恢复起 来才对。试看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精神,不管文人、英雄,死了就死了。像法国人, 一提到就只有拿破仑。拿破仑又有什么了不起,崛起只有二十来年,五十多岁就死 了,而且是个失败的英雄,比楚霸王还差劲,什么拿破仑的!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英 雄多得很,只因为历史上多是同情失败的英雄,所以“徒使竖子成名耳”。现在的 西方文化更搞不清楚,“死后是非谁管得,生前拚命自宣传。”可是我们中国人要 懂中国文化谥法的道理和精神。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像日本明治维新的几个重要人物之一——伊藤博文的名言: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是吸收中国文化的东西,日本人自称东 方文化,其实都是道地的中国文化。我们这一代青年,那种短见,那种义利之不分, 实在“匪夷所思”。刚才我们几个人谈到现代青年对现代知识的贫乏,什么都没有, 一谈就是考什么学校,为了待遇多少,为了求生活,这些是从前我们从来不考虑的。 现在搞成这个样子,真是文化精神的衰退,实在值得我们多加注意。这是谈到谥法 引出来的题外感想。 现在回到原文。卫国的大夫孔圉,死后谥作文。子贡问孔子“何以谓之文也?” 一个人一生作人做事,要怎么样才够得上称作“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是以谓之文也。”一个人聪明——聪明的人不大好学的,而且聪明的人往往以 为自己的学问够了,尤其我们现代人,容易犯这个毛病,好像自己什么都懂;而且 现代人犯一个更大的毛病,地位越高了,好像自己学问也随之而越高深了,这是很 成问题的。要敏而好学,越聪明越好学,为自己,为事业都好,这才是了不起的人 物。第二点更难了:“不耻下问”,什么叫下问?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虚心向他请 教求证。人要有自知之明,那样行就是行,即使行了,以能问于不能,作为参考, 这才叫能够集思广益。孔子说一个人能够敏而好学,再加上不耻下问的谦德,才符 合“文”这个字的内涵。曾国藩的了不起,就是幕府中的人才多,他的智囊团组织 大,第一流的人才都参加,大家的智慧变成他的智慧。诸葛亮的了不起,也是幕府 人才非常多。所以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叫做“文”。 名臣的典范 孔子又批评一个人,是当时春秋时代,比孔子稍稍早一点,郑国有名的首相, 对郑国有了不起的贡献的,名叫子产。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 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说他特别有四点君 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业、修养等等可比。因此孔子对他四个长处,在历史 价值上加以评论。他说子产自己严肃得很,管理自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里仁第四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7]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9]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73]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5]
· NASA SOS[746]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9]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80]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91]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4]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500]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9]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6]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