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体”有二义。一是从本源即“本体论”上说,人与万物都来源于天地“生生之理”,即源于一体;此所谓“体”是指本体。二是从生命整体的意义上说,万物都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我的身体的组成部分,与我的生命息息相关,本来就是一体的;此所谓的“体”是指形体。二者综合起来,就是“天地万物一体”的全部意义。因为生命形体与生命本体(“生理”)本来就不是分开的。正因为如此,人要认识生命的价值本体,要以自然界为家园,要与万物和谐相处,要完成自然界的“化育”之功,以尽其“天职”。以上所说,亲亲、仁民、爱物,都应当在这个层面上去理解。
实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境界,是儒家仁学的最终目的,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王阳明的良知说,将人的主体性推到极致,但其宇宙论的意义只是“生”,其真实内容则是仁,其主体自觉便是知,其最高目的是“至善”,其最终实现的不是别的,正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境界。“致良知”就是实现这一境界的途径。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也是人生的根本信念与态度。不管是否承认“良知”的存在,良知说所体现的儒学精神则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要解决的正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以实现人与自然界的生命和谐为其根本任务。
仁学不是民族主义的理论,而是全人类的理论,“中国一人,天下一家”,固然是理想境界,但绝不止于此。“天地万物一体说”不仅是人类关怀,而且必须包括自然界及其万事万物的关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这才是儒家“天地万物一体说”的全部内容,也是它的最终实现。这虽然不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但是对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普遍伦理”作为一个议题,是根据人类发展的需要和问题而提出的,是有意义的。据此,它不仅关系到全人类的相互交往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样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许多新问题,而人与自然的问题可能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人类应当重新思考并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这是“普遍伦理”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看到,儒家仁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对人类发展将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