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818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靠不住,因为他没有中心思想。对于这种人,给予的官位、头衔非常大, 而真正行政的权力,并不交给他。知识多了的人,好的可以说成坏的,坏的可以说 成好的。像现在的人好讲逻辑,把西方的一种思想方法,也当哲学来讲。例如说到 法理学的话,如果我们抓到小偷,送官署是对的。但是打了他一下,他可以要求验 伤,告你伤害。他说他做小偷是犯了法,但你打他是侵犯人权,至少在判决确定前, 他还只是一名嫌疑犯,你打他,侵犯了人权,人权第一,你犯了伤害罪。讲法律逻 辑,这是对的。但从另一面讲,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坏人就该打,可以不跟他讲 这一套。这就是说死守逻辑的坏处,也就是说仅仅是“博我以文”的流弊。以下面 这句“约我以礼”来救这个流弊就对了。知识要渊博,思想要有原则,走一个专精 的道路,作人处事要保持文化思想的中心精神。这是颜回第二点说到孔子教育他的 方法,也可以说是他的心得。 第三点他说自己受孔子教育,大有“欲罢不能”之感,他说有时候自己想想算 了,不再研究了,可是却像谈恋爱一样,藕断丝连,总摆不下来。“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尔。”颜回说他自己,尽所有的才能、力量跟他学,然后感觉到很不错、 很成功,好像自己建立了一个东西,自己觉得“卓尔”站起来了,可以不靠孔子, 不依赖老师了,好像行了,结果冷静下来一反省,还是不行。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虽然跟着他的道路走,跟着他的精神那么做,但茫 无头绪,不晓得怎么走,简直一点苗头都找不到。这是颜回口中所描写出来的孔子, 就是这样一个人,讲他的作人,崇高、伟大、其实,而摸不透。第二点讲到孔子教 育人家,是那么善于诱导,而且那么注重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渊博了以后,同时注 意中心思想的建立。第三点说明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论怎么,老是跟不上孔子。 讲到这里,我们联想到禅宗百丈大师的几句话:“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 于师,方堪传授。”说够得上作一个禅宗大师的徒弟,要有一个条件——比老师还 高明。他说如果学生的学问见解和老师一样,已经是矮了半截了。为什么?因为老 师已经走了几十年了,这个学生还是在几十年以前的程度,在后面跟着老师走。教 育的目的希望后一代比前一代好,要年轻一代的学问见解,超过了老师,才可以作 徒弟。所以我经常有个感想,我们年纪大一点的朋友们,领导青年们,所期望于后 一辈青年的,就要效法这几句话,希望后面的青年比我们行。有一次演讲,谈到命 运的问题,我说我们这一代,不包括现在的青年,不必算命,如果要算八字,我对 大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已经批断好了八个字:“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我 们这一代是命中注定垫墙基的。但是不要自认悲哀,这是神圣的,一个建筑物基础 不稳固就不好。所以我们这一代要认清楚,是未来一代的基础,自己要建立得稳固, 同时希望后一代,要胜过于我们,见解学识都超过我们,这是我们国家民族所最值 得欣庆的事。如果现在发现不及我们,这有什么用?要现在超过了我们。如孟子说 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见过于师”的青年就是英才,但是这种人才, 始终很难得。 大丈夫当如是乎? 下面继续说孔子作人外世的态度: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 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这是说孔子的修养。由这一段话看出两点,第一可见当时学生们,尤其子路、 子贡这些人,对孔子的尊敬。以另一个观点来研究,我个人经常认为——这里特别 提醒大家注意,我个人见解不一定对,只是提供大家作一个参考——孔子了不起的 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 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 说到取而代之,我们讲一点题外话。读《史记》,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分别看 到秦始皇出巡的那种威风与排场。项羽看后,对朋友说“彼可取而代之。”用白话 说是“老子可以把他拿下来,我来干!”刘邦看后则说“大丈夫当如是也。”用白 话来说:“一个大丈夫,应该做到这样,才够味道。”根据行为心理,同样一个观 念,但两个人表达的气度,就完全不同。一个是非常粗犷的,好比你坐在椅子上, 一个人走进来,把你拉下来:“你下来!我要坐。”而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位子, 可让我坐坐吧?”然后坐下来。气量就不同。所以我们读历史,这些文字上的要点, 应该特别注意。 我们回头再说正题:孔子当时那么多门弟子,而在那么少人口对比下,等于现 在一个非常大的党组织。尤其在孔子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下一篇文章:精神生活的哲学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46]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0]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2]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17]
· NASA SOS[736]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0]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2]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2]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22]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2]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2]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24]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047]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70]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1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