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的缺陷:“真善美”没有分化,只有功利性的价值判断,缺乏独立的认知判断与公理化的推理思维
●价值取向的悖谬:伦理本位与衣食哲学,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饱暖知礼节-思淫欲,礼义之邦-缺乏公德
●伦理道德的死结:无法超越实用主义的价值尺度,常常纠缠于“自私自利”与“为他人谋福利”的二元对立
●内省意识的死圈:缺乏形而上的信仰和理性参照系,功利主义的道德反省自相缠绕,只有靠外部舆论来维系
●传统信仰的局限:没有执著的彼岸关怀和普遍的理性参照,统一的高级宗教难以立足,迷信和邪教容易蔓延
●人生归宿的虚化:道家的自然主义,生命哲学,佛家的宿命主义,虚无主义,出世超渡,对社会的冷却功能
第九章 古老中国文明的现代困境
●五千年中国文明固然辉煌灿烂,但已老态龙钟,烂熟腐朽;如果我们拒不反省,醉生梦死,就会落花流水!
●近代西方人心目中“劣等民族”的阴影,当成为国民自我认识的鉴镜,时时给我们提醒,处处给我们警示!
●感谢那位邪恶的日本留学生,应当聘他当教授,把他的文章编进教科书,承认我们挨打,原因首先在自己!
●健康的民族精神基于深层的国耻意识与民族反省,而不是自我欣赏,妄自尊大,陶醉于外人的廉价奉承里!
●社会组织化程度低:没有西方法理观念,离心倾向-中央集权,小国寡民-泱泱大国,一盘散沙-天下大同
●汉文化中普遍缺乏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团体意识:当外来民族被同化,遗忘自己的民族特征,就成了汉人
●文明的败血症:每个单位(家族、王朝、企业、事业)总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只有外部力量才能收拾残局
●集权制度周期更替:国难当头,老百姓一盘散沙,爱国志士没有好下场,汉奸国贼层出不穷,奸佞驱逐忠良
●中国烂熟文化心态的“后古典”≌西方“后现代”:只有解构而没有建构,豪绅、官僚的奴性与流氓化倾向
●中国古典文明的强势-膨胀-一统-僵化-腐败,这应当作前车之鉴,警告今日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化”
第十章 民族崛起的内在文化动力
●“封建-启蒙-现代化”三个关键词的错乱,标志着中国人历史坐标的迷失及对西方中心的盲从
●20世纪,爱因斯坦在自然科学领域打破了绝对时空观,人们却在社会科学领域制造了绝对时空观
●重新理解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并不是人类历史的普遍道路,而是西方压力下自强自新的特殊选择
●中国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及其后果:毛泽东激发人们的阶级仇、民族恨,以调动大众的爱国热情
●深层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是对自己国家尊严与民族文化的理性认同,而不是一时的情绪冲动
●人们陶醉于“20年走过西方50年走过的路”,却看不到模仿的代价——丧失原生资源和自决能力
●西体中用、普遍真理+具体实践、国际接轨+中国特色:苏联模式、美国标准、日本经验的误区
●人的内在追求与能动创造才是根本动力,传统-西方-国情都是条件与资源,而不是终极的标准
●在异质文化的挑战、批判、对话中,古典文化资源作为民族新生的基点,具有永久的精神原动力
●民间文化资源是多元文化生态中的宝贵基因:扶贫必须自愿自主,必须摒弃单一的文明进步模式
第十一章 自立自强的文教兴国之路
●思维方式转换:以经济-政治-文化的生命结构模型,取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机械关系模型
●澄清概念之一:生产力是人的一种能力,并不是别的物质实体,因此它是由文化(科技)决定的
●澄清概念之二:解放既定的物质生产力,不等于创造新生产力,因此光有改革与开放还远远不够
●本来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为什么中国人普遍认同经济决定论,或制度决定论,却贬斥文化决定论?
●启动社会变革需要外部经济与政治力量的挑战,但实现社会进步取决于民族内部文化轴心的驱动
●片面理解“一个中心”与“三个有利于”会使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畸变,掏空资源,丧失后劲
●全球化应是双向的:经济的自主与开放、政治的独立与接轨、文化的自持与交流之间要保持张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