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有着光辉的前程,也经历着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特别是具体到每一门科学,在研究客观世界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的时候,有成功,有失败,有否定,有否定的否定,遭到批评与反对是正常的。真正的科学不怕批评与反对,越批评越科学,越反对越科学。
现在有人喜欢用“反科学”的帽子来吓唬人,这正好说明了他的思想、方法、态度不科学。
纵观近百年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看到许多的科学成果好比一把双刃剑,用荀子的话来说,它既带来“用之以治则吉”的福祉,也带来“用之以乱则凶”的祸害。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福祉多于祸害。这问题不在科学本身,而在实践科学的人。我想起了圣雄甘地的一句话,而且越想越深刻:“人类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我。”
马宝建(北京林业大学讲师):
1955年,52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博登湖畔,发表了《迈瑙宣言》:“我们愉快地贡献我们的一生为科学服务。我们相信:科学是通向人类幸福生活之路。但是,我们怀着惊恐的心情看到,也正是这个科学在向人类提供自杀的手段。”转引自:刘大椿,在真与善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43页。)
何中文(2000年大学生绿色营营员):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这句话我很赞同,尤其是“过程”这个词。人类的文明才几千年,而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整个宇宙及其客观规律更是存在了无限长的时间。相比之下,人类科学的历程太微不足道,所认识的领域也小得可怜。即使是人们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包括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都有很多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以人类所掌握的少得可怜的科学知识去面对这个还隐藏着无数位置数的大自然,何谈去“改造”去“征服”?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去做,其实是无知者无畏的做法,只能留下无数的苦果后人去尝。只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尊重自然,尊重那些客观规律,抱着客观的态度去学习研究它们,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甘地这句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类比世间万物聪明的地方,就是掌握了科学文化,能不断去认知这个客观世界。认知的目的,主要不是“善于改造自然”,而是用这些知识来进一步规范人类自己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善于改造自我”,这样人类才能和这个世界更和谐更长久的共存下去,这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
譬如人类要改善生活,就发展农业、牧业、林业,纯农、纯草、纯林有益于管理和提高产量和品质,但这不合乎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则”,大自然就“差遣”了一支别动队——害虫,来干扰纯农、纯草、纯林。(注:我这里多打几个引号,是避免有人误解,我把大自然人格人性化了。全文同。)人类很苦恼,很无奈,几经努力,终于发明了DDT。这个伟大的科学成果还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实践的结果,农药并不能消灭害虫,因为农药会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会杀死害虫的天敌,会残留和转移到土地、水源、植物、动物和人体之中,从而开创了一个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危害人体健康的时代。于是人类不得不转变方向,用改变作物的抗虫性、调整种植格局和生态管理的办法,来控制虫害和发展农林牧业,至今问题仍未真正解决。DDT在许多国家早已禁用了,而在我国却是屡禁不绝。人类要真正认识这个问题,我想至少需要一百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