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理论策略而言,上述三位理论家是比较保守的。他们对摩尔关于传统伦理学的指责并不在意,只是专注于内在价值的概念。然而,对于摩尔,无论内在价值或工具价值,都只是对人类事务而言,道德判断的主体和对象皆在人。当然,从纯逻辑上看,扩展不是不可能的。可是,他们各自所依据的传统本身,又恰恰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尽管对于人性和道德本质的理解迥然不同,而在以人类的自由为道德的基础和目标这一点上却完全一致。至于或以“趋乐避苦”或以“意志自律”作为论说的起点,不过是给予自由的实质性的定义不同。某些动物可以被认为具有某种“利益”,也不妨被看作“生命主体”,但是它们不可能有自由和自由的意识。我并不是要否认在特定意义上我们对动物负有道德义务,但是,动物福利论至少没有讲清楚这个“特定意义”是什么,它没有在理论上达到它想达到的目标。克利考特以人类的利他主义情感为道德之源,认为从奴隶制的废除到种族、性别歧视不再合法,表征着人类道德进步的趋势,大地伦理便是此程的下一站。这种“以史为鉴”得出的道德进化论是缺乏说服力的。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此一道德无限进化的势头。总是相继出现的两个事物之间不一定具有必然的因果性。这句话又正好是休谟说的。休谟的怀疑论至少对这个过于乐观的历史断言是适合的。休谟所谓“同情”、“仁慈”,就其性质而论,是有可能通达自然万物的,但这和道德的“进化”无关。 泰勒的生命中心论在路线上比较复杂。他关于道德价值的理解基本不出康德学说的范围,而对道德价值担当资格的认定则与后者大异其趣。泰勒把“尊重自然”(respectfornature)作为其理论的最高原则。他说:“我所捍卫的环境伦理学理论的主旨是,某些行为是正当的,某些品质在道德上是善的,是由于它们表达或体现了我称之为尊重自然的终极道德意念。”尊重自然的道德意念是通过“固有价值”(inherentworth)来界定的:“拥有尊重自然的意念即是认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的野生动植物具有固有价值。此类生物具有固有价值可以看作是尊重意念的基本价值预设。”泰勒分步骤加以论说。 首先,他区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存在物“自身的好”(goodofitsown)和存在物的“固有价值”。“自身的好”是一个描述性概念,有关的陈述是事实判断。说一个存在物有自身的好,是指该存在物能够受到惠助或伤害。这个“好”是客观的,不涉及存在物是否有意识。依据这一标准,一切生物,无论有无感受力,都是有自身的好的存在物。“固有价值”则是一个规范性概念,有关的陈述是价值判断。说一个存在物具有固有价值,包含着两个原则:1.道德关心原则,即该存在物应得到道德关心;2.内在价值原则,即该存在物自身的好的实现本身就是目的,而道德代理者对此负有“起码的义务”。 接着,泰勒指出,一个存在物有自身的好,是该存在物具有固有价值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前者向后者的转换,必须借助他称之为“生命中心论自然观”的“信念体系”。该信念体系由4个命题组成: 1.相信人与其他生物同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成员; 2.相信人类物种和所有其他物种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中不可分离的要素,每个生物的存活及其盛衰变化不仅取决于环境物理条件,而且取决于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相信一切有机体都是以自身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好的独立的生命目的中心(teleologicalcentersoflife); 4.相信人并不天生优越于任何其他生物。 4个命题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平等主义框架。在这个信念体系内,有自身的好的存在物就是具有固有价值的存在物。泰勒认为,一个人一旦接受了这个观点,就达到了尊重自然这一终极的道德意念,就会自觉地为生物自身的好,即为实现其自身的生命潜能,去提升它们,保护它们。 据泰勒称,组成此一信念体系的4个命题都严格出自生态学的结论,而要否定这个体系,除非能够推翻这些结论。深究一下,其实前3个命题都是描述判断,没有大的问题,人类中心主义者原则上也可以接受。关键是第4个命题,即“人并不天生优越于任何其他生物”。泰勒本人也特别看重这个命题,说“它的核心作用是由于它具有的对于该体系的另三个要素的特殊关系”。这层“特殊关系”在于,惟有这个命题是规范判断。此命题从语言上看是一个否定句,所以在论证时他运用反证法。他列举了反对者(也就是他心目中设想的人类中心主义者)可能坚持的理由,一一加以批驳。理由之一,是人具有别的动物所没有的能力,对此我们可以说,众多非人类物种同样具有人类所没有的能力,如猎豹的速度、鹰的视觉、猴的敏捷。我们为何不依后者来判定孰高孰低呢?反对者或许会说,人类的能力,如理性思维、审美创造力、自主、自决以及道德自由,比别的物种的能力更有价值。然而,我们要问:对谁有价值?以谁为根据?“人类从严格的人类观点宣称人类的优越性,这种观点把人类的好当作判断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一切是要从非人类动物(还有植物)的好的立场来看待他们的能力,从中找到相反的优越性判断。”言下之意,前者是循环论证,如若其成立,后者同样可以成立。理由之二,一切人只因为其人性而具有比其他生物更大的固有价值。但是,泰勒指出,我们认为某物具有固有价值,是指它的好的实现是内在地有价值的;这和它有无劳绩无关,而是根据一套等级标准来判定的。在等级严厉的社会中,人的固有价值按出身被分成不同级别。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他所隶属的等级。随着民主制及其平等主义观念的兴起,现代社会中的人已不再相信此类出身论。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他是人,就和别的人具有相同的固有价值。然而,他们中绝大多数在比较人和其他生物时,却不坚持平等主义。一个个体,只要他生自智人(Homosapiens)种就有权凌驾于生自别的种的个体之上。“我们发现……支撑着这一结构的主流哲学传统在根子上不过是我们的一种自爱的非理性偏见的表现。”换句话说,如果把自爱置于非人类生物之中,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或者,只要去掉这种偏见,就可以达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