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打破了以前疾病诊断的界限。不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对象不分神经症病人和正常人甚至精神病人,因而不叫他们为病人而称之为咨客。 (2)只注重治疗环境和气氛不注重治疗技巧。罗杰斯说,心理分析法的“钻心”技术无用,行为矫正法过分“机械”而失去人性。他批评以前的心理施治者把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强加给病人,叫他们无条件接受,阻碍了病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3)轻视专家的作用。批评心理分析中,父母—子女式的医患关系和行为疗法中的师—生关系,主张施治者不应以医生、专家的身份而应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等态度对待咨客,不给予具体指导和分析,只引导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 患者(当事人)中心疗法。这是人本主义流派中一个代表性的心理治疗,治疗者把病人作为一个有自尊心的主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病人,故用咨客一词。在进行治疗时,治疗者让咨客畅所欲言,但不需要什么自由联想。治疗中的关键是治疗者处于中间的媒介,帮助咨客发泄他的感受,治疗者耐心地倾听。为达这一目的,当交谈时治疗者不断用反响来激发咨客的情绪,一再重复咨客在交谈中所表现的最基本的情感。治疗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咨客身上,而是帮助他弄清问题,增加自我了解和适应能力,发展其成长潜力,从而获得治愈。罗杰斯认为,治疗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治疗者应成为“真诚的或自我和谐的人”,这就是说他不仅是从专业的角度去发挥作用和进行操作,而且在与咨客的关系中也是坦率和诚实的。因为任何人不愿向不真诚的人暴露自己的。 罗杰斯所提倡的患者中心疗法打破了医学传统的诊断界限,不论是精神病人、神经症病人,或正常人都可参加,而治疗让不懂心理治疗的人主持。因之,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缺点是可想而知的。 罗杰斯治疗是罗杰斯(1902—1987年)所创建的一种心理疗法,被公认为人本主义疗法的代表。人本主义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中的“第三种势力”,采用的途径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疗法不同,认为不正常的行为,不能光靠探求无意识记忆或者改变反应来纠正,相信病人只要得到治疗者的温暖和鼓励,发挥出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 最初在1942年,罗杰斯称他的治疗为“非指令性治疗”,1951年定名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反,罗杰斯治疗的医生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而像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感到温暖并产生信任感。:治疗者不对病人发出指令,也不进行调查、解释或分析。因而治疗中既不采集病史,也不下诊断。治疗者不控制治疗的程序及内容,只决定治疗的时间和长短。治疗过程集中在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上。治疗者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抱着充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通过重复病人所说的话,对病人陈述中的情感作出反响,以便让病人尽量表达和暴露自己,充分体验到他的情感和自我概念的不协调,将此揭露出来加以改变,就能使病人有所进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