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津津乐道的“打工仔经济”越发达,自己就越贫穷!
●20多年“科学春天”之后,尽管教授院士满天飞,硕士博士遍地滚,中国科技竞争力却连年下滑,不仅有过的世界领先项目绝迹了,连国家科技头等奖也如黄河断流,连续多年空缺。新设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只能授给从那“万劫不复的十年文革”中漏网出来的老人。什么力量阉割了中国科技的生机呢?
●20世纪中国所有伟大变革和转折,都是大学(北大、西南联大)或准大学(黄埔、延安)培植的新文化引导的。但同时中国的最大不幸也在,平常年代没有一所完全意义的大学。
经济特区是承接外力的窗口,大学特区是积蕴内力的轴心。
●如果中国有一所真正的大学,背靠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智慧的人民,面对现代文明的危机,她能不世界一流吗?
沉重的超越
——评姚国华“文化立国”、“大学重建”说
邓晓芒
90年代中期,华中理工大学人文讲座正如火如荼,我结识了它的创始者和主持人姚国华君。在他的热情鼓动和献身精神感召下,数年中我去华工讲过约20次,话题从时代、传统、哲学、伦理、美学、文学、中西文化、国民心理直到社会热点问题,凡是近有所得,立即化为讲坛上的滔滔语流,每次讲完后的提问和答辩更是讲座的高潮,之后还与大批围拢来的学子一直讨论到管理人员下班,回到家里已是晚上11点。回顾那段“密集轰炸”,至今仍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其间,国华君的才智和精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此规模宏大的运作,如此旷日持久的操办,让他煽呼得劲道十足、高潮迭起,乃至在全国造成不小轰动,多年来实为罕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