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里仁第四       
论语别裁(上论) 里仁第四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6598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却逐渐形成现在的大千世界。印度也有一派讲地、水、火、风的 四大是天地开始的根源。相当于中国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道理。这些理论慢 慢演变成后世的唯物思想。另一派是讲唯心的,认为宇宙有一个超越物质的精神主 宰,物质是由他所创造产生的。这牵涉到哲学问题,解说很多。到了后世,提出了 问题,问及哲学家怎么知道宇宙从何而来的?哲学家说是靠学问思想来的,那么先 行研究你哲学家那个思想(工具)的判断准确不准确。因此产生了逻辑学——对思 路法则的研究。这种思路的法则学,在印度的佛学中,早在希腊之先就有了。 对于这问题,世界学者也有两派说法:一派是西方人的立场,认为印度的思考 方法是从希腊来的;一派是东方人——包括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认为希腊 的逻辑,是从印度方法来的。印度这套方法,我们翻译过来叫“因明学”,比西方 的逻辑还要完备,还要严密。西方文化中妇孺皆知的黑格尔辩证法——“正、反、 合”是举世闻名的。所以有许多人谈到《易经》时,说我们的《易经》真了不起, 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正、反、合”完全一样。这是中国人的悲哀!我说,老兄!我 们《易经》是五千年以前的产物,黑格尔几时才发明辩证法?为什么把我们老祖宗 的东西,拿来与西洋人比,还说同他一样?这等于在街上看到祖父拉着孙子走,说 祖父长得像孙子,而不说孙子长得像祖父。 怎么说因明的方法比逻辑高明?因明有几个步骤,简单的讲:“宗、因、喻、 合”。“宗”就是前提,说话必有宗,引伸“宗”的理由为“因”。有时候有宗有 因还讲不清楚的事情,只有用比喻来说明,这就是“喻”,在《庄子》中叫做“寓 言”。每个宗教里的寓言都很多,像西方文化中基督教的《圣经》,就有很多寓言, 每个大教主都很会讲譬喻,其中还包括了隐语和幽默话。宗、因都讲通了,那么就 是结论的“合”了。因为讲到《论语》中的喻,所以引出这些闲话来。“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 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如果拿孔子这个观点来看今天的世界就惨了,今 天世界的一切都是喻于利,处处要把利欲摆在前面才行得通。不过,满天下都是小 人,也就单纯了,麻烦的是,始终还有小人与君子的分野存在,这就很难办了。 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上面曾经讲到过,真正“仁”道的人,一定能爱人,不会讨厌人。即使讨厌, 也是要把讨厌的人改变过来,使他同样地能达到“仁”的境界。在这里又补充这个 道理说,我们看见一个道德、学问有修养的贤者,就想达到他那个境界,跟他在造 诣上有同等的成就;如果看到不贤的人、坏的人,最好当作自己的借镜,藉以自我 反省。上面一句话就是说明上文仁者爱人不能恶人的道理;下面一句话,就是解释 上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的道理。 孝子仁人不二门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现在又讲到孝道中仁的范围,他说对于父母的过错必须“几谏”。什么叫“几 谏”呢?我们好几次提到孔家店被打倒,都由孔家店的店员搞错了观念而出的毛病。 宋儒以后论道学,便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名训出现。因此“五四运动”要 打倒孔家店时,这些也成为罪状的重点。其实孔子思想并不是这样的,天下也有不 是的父母,父母不一定完全对,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不对的地方,就要尽力的 劝阻。“见志不从”就是说父母不听劝导的话,那么就“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只好跟在后面大叫、大哭、大闹,因为你是我父母,你要犯法,我也没有办法,但 是我要告诉你,这是不对的。你是我的父母,我明知道跟去了这条命可能送掉,因 为我是你的儿子,只好为你送命,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这种孝道 的精神,也并不是说父母一定会不对,只是说如有不对的地方,要温和地劝导,即 使反抗也要有个限度。总之,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把道理明白地告诉他,可是 自己是父母所生的,所养育的,必要时只好为父母牺牲,就是这个原则。 因此: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有个方向。 这种解释,我不大同意。有哪一个人出门会没有一定方向乱走的呢?到月球去也还 是个方向。我认为“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 时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是方法,不是方向。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