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8403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业成功的人,往往才具很高,如用之于文学,一定也会成为一个成 功的文学家。文章、道德、事功,本难兼备,责人不必太苛。 诸葛亮《出师表》外,留下来的都是短简,文体内容简练得很,一如他处事的 简单谨慎,几句话,问题就解决了。看他传记里,孙权送他东西,他回信不过五六 句话,把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就这么解决了。 这一篇《诫子书》,也充分表达了他儒家思想的修养。所以后人讲养性修身的 道理,老实说都没有跳出诸葛亮的手掌心。后人把诸葛亮这封信上的思想,换上一 件衣服,变成儒家的。所以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这种文字说理,文学的 境界非常高,组织非常美妙,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作诗的时候,春花对秋月,大 陆对长空,很容易对,最怕是学术性、思想性的东西,对起来是很难的。结果,诸 葛亮把这种思想文学化。后来八股文也是这样,先把题目标好,所谓破题,就是把 主题的思想内涵的重心先表达出来。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 俭不只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 这个“俭”字。“非澹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 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 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我们在孔子思想里也说过的, “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论点,和“才须学也”的道理是一样的。“非学无以广 才”,纵然是天才,如没有学问,也不是伟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还要有广博的 学问。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连贯的层次,连续性的对仗 句子。“慆慢则不能研精”,慆慢也就是“骄傲”的这个“骄”字。讲到这个“骄” 字很有意思,我们中国人的修养,力戒骄傲,一点不敢骄傲。而且骄傲两个字是分 开用的: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有内容而看不起人为傲,后来连起来用以 骄傲。而中国文化的修养,不管有多大学问、多大权威,一骄傲就失败。所以孔子 在《论语》中也提到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一个 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学,有周公的成就,假如他犯了骄傲,和很吝啬不爱人的毛病, 这个人就免谈了。 我们中国人,力戒骄傲,现在外国文化一来,“我有了他真值得骄傲”这类的 话,就非常流行,视骄傲为好事情,这是根据外国文字翻译错了,把骄傲当成好事。 照中国文化规规矩矩翻译,应该是“欣慰”就对了。这是几十年来翻译过来的东西, 将错就错,积非成是,一下子没办法改的地方。但是,为了将来维护我们中国文化 的传统精神,是要想办法的。有许多错误的东西,都要慢慢改,转移这个社会风气 才是对的。这是说到慆慢所引出来的。 再回到本文“慆慢则不能研精”,慆就是自满,慢就是自以为对。主观太强, 那么求学问就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为什么用“险躁”?人做事情,都 喜欢占便宜走捷径,走捷径的事就会行险侥幸,这是最容易犯的毛病。尤其是年轻 人,暴躁、急性子,就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个地方,有些本子 是“志”字,而不是“意”字,大概“意”字才对,还是把它改过来。——年龄跟 着时间过去了,三十一岁就不是三十岁的讲法,三十二岁也不同于三十一岁了。人 的思想又跟着年龄在变。“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少年不 努力,等到中年后悔,已经没有法子了。 看诸葛亮这篇《诫子书》,同他作人的风格一样,什么东西都简单明了。这道 理用之于为政,就是孔子所说的“简”;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说的“俭”。但是 文学的修养,只是学问的一种附庸,这是作学问要特别注意的。由历史文化谈到诸 葛亮的学养,到此告一段落,现在再继续原文。 孔子的换心术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 以忠。 这个问题,以现代的观念来说,就牵涉到政治思想,也可以说是政治的作法, 简明一点就叫政治领导术。鲁定公所问的,是领导术或领导的方法,而孔子答复他 的,是领导的道德,撇开了鲁定公所问的方法。换言之,乃是在驳鲁定公。认为用 方法——手段——是错误的,所谓领导应该是以“德”领导人。从什么地方可看出 孔子这种意思来呢?就在这“君使臣,臣事君”两句话中的“使”字。我们知道鲁 定公是个诸侯,以一个“王者”——这是随便借用一个头衔来形容的——之尊问孔 子,孔子当然也尊重他。鲁定公问,假使一个帝王领导人,该怎样去指挥下面的干 部?相对的,一个忠贞的干部,对于领导人,又应该用什么方法理事及自处?鲁定 公当然问得很客气,很婉转。而孔子则用两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里仁第四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