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困惑;
我们如用国语来朗诵古诗词,就会常常读错音的。例如一个字的平、上、去、入四
声,现代改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但第四声(入)往往和平声没什
么分别,所以原来的四声等于只有三声。原来的上、去、入等三声都是仄声,但现
在听见有人用国语朗诵诗词,对入声字就念成了平声,这就是因为现在的国语,一、
四两声不容易分而发生的毛病。
我们中国字的念法,不但有平、上、去、入四声,事实上以中原音为准,有宫、
商、角、征(知矣切)、羽、变宫、变征等七音。(笛谱上有合、四、一、上、尺、
工、凡等七个音阶。)所谓中原是古南阳,现在的河南、鄂北一带,为中原的中心
地带。京戏中皮黄的黄,就是指湖北黄陂、黄冈一带而言,如“大王”这个名词,
在京戏里念成“代王”的音,广东话的“大佬”也念成“代佬”,这就是古音。所
以现在要研究中国的文学、文化,都必须懂得广东话,乃至福建话(包括台湾话)。
因为广东话、福建话有七个音,尤其闽南话到了八音,它的鼻音非常多,有些是国
语没有的音。
为什么我们说广东人的吃狗肉,也是来自上古的文化?我国自古以狗作祭品。
自三代以来,差不多到商周时代,祭品中才取消狗,改用牛、猪、羊等作祭祀的牺
牲。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
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
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
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
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
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
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
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
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
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
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
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
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这是老子的本意。
总之,这是说明上古把狗肉看得很重要,同时也把乌龟看得很重要。刚才说过
了,研究古代文化,比较接近的,要从广东、福建两省的文字、语言、风俗、习惯
着手。本省同胞的祖先,都是来自闽粤的,他们祭祀时用米做的乌龟很多。而在大
陆其他各省,对乌龟就很忌讳。实际上乌龟在唐代以前都是好的象征。认为它的寿
命很长,又代表了厚道、富贵,所以本省现在还保留这个风气。
现在讲到“蔡”,就是大龟——玳瑁,是龟中特别好的一种。战国时代,对大
龟看得很珍贵。如果现在有人以此为题写博士论文,一定也可以拿到一个学位。司
马迁在《史记》中写了《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就提到过乌龟。所谓“日者”
在古代包括了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占卜、算命等都在内。过去对于这些像科学,
又像哲学,又像玄学的东西,都归“太史公”掌管。所以当时太史这个官,就是专
管历史和这些事情的。司马迁的《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因为他是历代世
袭的太史,他是把父亲捧出来:“我爸爸说的。”后来司马迁承袭父职也做了太史
公。他自己要骂人的时候,不好意思直骂,就说“太史公曰”——“我爸爸当年说
的”,这是司马迁写文章调皮的地方。
司马迁在《日者》、《龟策列传》中,写到卜卦用乌龟的事。古代认为乌龟有
神灵,卜卦要用乌龟的壳。卜卦的人如何找得到那么好的乌龟壳?古代的情形不知
道,据我们所看到的,就很残忍了。是把乌龟上下夹住,然后在乌龟后面用火一烧,
乌龟被烧痛了,拚命想逃走,可是壳又被夹住了,最后向前猛窜,龟肉飞了出去,
壳就留下来,所谓“脱壳乌龟”就是这情形。这种龟壳,就被认为有神灵,拿来作
卜卦之用。
司马迁因为世代研究这类东西,天文、气象、卜卦等等都会,因此他在《龟策
列传》中,对这件事写得很妙。他说乌龟如何如何灵,如何如何神。在春秋战国以
前,遇到国家大事,连大臣们都不能决疑的时候,就用卜卦来决定。他还举出了许
多例子,来证明乌龟如何灵验,但写到最后,妙了!他写道:“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