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古人之所以重玉,是有其意义的,并不像现代人爱好宝石的心理,说它是稀世
奇珍。古人重玉,是因为“玉洁冰清”,人品要做到像玉一样洁白,拿玉来比自己
人格学问的修养,所以重玉。后世相传,才戴玉的戒指、手镯。至于腰带挂玉佩,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据说人跌倒了如会受伤,则所佩的玉会先代人受伤。玉碎了,
人就可以免于损伤。这种迷信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在力学上可能有这样一个作
用,并不是玉有什么神灵。
我们知道,白圭就是一块玉。上古有篇《白圭》,是专门赞叹玉的诗。赞叹玉,
并不是因为宝石价值高,可值多少美金,而是赞叹它的“玉洁冰清”。玉的洁白,
不能够有一点瑕疵、污点。南容读到这篇诗的时候,非常欣赏,再三地朗诵。孔子
听到他再三朗诵这首诗,就把侄女嫁给他。如果说这记载的内容就只这样简单,那
么我们年轻人看到哪家小姐漂亮,去她家门口唱几支歌试试看,不把你赶出去才怪
呢?孔子就那么爱听歌吗?那为什么孔子听南容吟了三次诗就把侄女嫁给他呢?是
因为孔子平日考察,如今日训导处之有资料,南容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因此他读
到这篇诗的时候,有特别的感慨,被孔子听见,这时就决定了把侄女嫁给他。到底
孔子对南容学问、人品等修养的考察有何观感?一个时代——社会上了轨道的太平
时代——就需要像南容这样的人才。他不会埋没,一定会出头。南容的才具由此可
见。但是,凡有才具的人,多半锋芒凌厉,到不得势的时候,一定受不了,满腹牢
骚,好像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如果我出来,起码可比诸葛亮。有才具的人,往往
会有这个毛病,非常严重!南容的智慧、才具是不会被遗弃的,太平治世自然少不
了他;一旦到了混乱的时代,才能越高的人,艰难险阻也越多,甚至生命也越危险,
但南容不会。因为当社会乱的时候,也有善于自处、清以自守之道,他绝不会遭遇
杀身之祸,可以免于刑戮。换句话说,他擅于用世。不但有用世的才具,也擅于自
处之道。因此孔子把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他。
我们把这两节合起来研究,就可见孔子处事有一定的原则。南容虽然善于自处,
但公冶长在学问修养上,有更深的功夫,所以遭遇困逆还能够不怨不尤,涵养得平
平淡淡。事实上比起来,他认为公冶长比南容更了不起。但是假如孔子把侄女嫁给
公冶长,很可能遭到社会的批评,说他没存好心,把侄女嫁给坐过牢的公冶长,而
把自己女儿嫁给世家公子的南容。可是他的做法,恰恰相反。在这些地方,我们虽
有作吹毛求疵研究之嫌,但它是一个事实。重点在于“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
戮。”这两句话是孔子处世的原则。一个人如何做到治平之世,才具不被埋没;混
乱之际,不会遭遇生命危险,实在颇为不易。
第三个评论的学生为子贱。子贱姓宓,名不齐,子贱是他的号。这是年轻人,
《史记》上记载他比孔子少三十岁,《家语》记载他比孔子少四十多岁,到底小多
少岁?在这里不是主题,反正这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学生,以全部精神培植的年轻人
之一。孔子对他的评语: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大概在这里对学生们有所感叹。他说,子贱真了不起,是一个君子。“鲁
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周公之后封于鲁,鲁国保存的文化风规,是周代文化的代
表。从春秋战国直到秦、汉之间,都是如此,也是中国文化中心的所在。但是从这
一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人,对鲁国文化也有感叹,指出文化要没落了,
至少一些人物已经没有了。孔子特别提出子贱对同学们说,你们看,不论内在的修
养品德,或者发挥于外的才能,宓子贱都可称得上是一个君子;假使现在有人认为
鲁国没有一个君子,那么子贱这个人不就是君子吗?如果说这人不是君子,还有什
么人可以说是君子呢?在此隐约透露出:第一,文化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
承先启后的继起人才。第二,注意奖励后起之秀,导之使他发扬光大。
以上是孔子对学生学问、德行的评论。讲过了三个人,下面是文章中的一个插
曲,也等于一个转捩点。由此更显得《论语》文章的活泼。
高高山顶立
子贡问曰:赐也如何?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看见老师评论了三个同学,自己忍不住了,突然起来发问,老师!你看我
怎么样?孔子对他说,你是个东西。我们曾经提到过,中国人骂人的习惯,往往会
说你是什么“东西”?人要构成一个东西,可也真不容易,等于说你有什么名堂?
我自己想想,的确什么名堂都没有,只会吹牛。可是在这里孔子等于说子贡,你已
经成了一个典型了。子贡又再问,那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孔子说,你是个瑚琏。
“瑚琏”是古代的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