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568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这类虚字,等于我们现在的“嗯”、 “那么”。他说,:你们年轻的一代,把你们的愿望、志向讲出来听听看。在这里, 我们等于在看话剧,台词中表现了孔子学生的个性,也烘托出孔子的教育手法。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完全代表了子路的 个性。子路是很有侠气的一个人,胸襟很开阔。他说,我要发大财,家里有几百部 小轿车,冬天有好的皮袍、大衣穿,还有其他很多富贵豪华的享受。但不是为自己 一个人,希望所有认识我的人,没有钱,问我要;没饭吃,我请客;没房子,我给 他住。气魄大!唐代诗人杜甫也有两句名诗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就是子路这个志愿的翻版。他说修了千万栋宽敞的国民住宅,所有天下 的穷读书人都来找我,这是杜甫文人的感叹。而子路的是侠义思想,气魄很大,凡 是我的朋友,衣、食、住、行都给予上等的供应。“与朋友共”的道义思想,绝不 是个人享受。“敝之而无憾”,用完了,拉倒! 颜渊却是另一面的人物,他的道德修养非常高,与季路完全两个典型。他说, 我希望有最好的道德行为、最好的道德成就,对于社会虽有善行贡献,却不骄傲。 “伐善”的伐,就是夸耀。“无伐善”,有了好的表现,可是并不宣传。“无施 劳”,自己认为劳苦的事情,不交给别人。“施劳”的意思,我主张这样解释。在 上面也提到过,圣贤与英雄的分野: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 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所以圣贤比英雄还要难。换句话说,英雄可以施劳,把 自己的理想,建筑在别人的烦恼、痛苦上。圣贤则不想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 人的肩膀上,而想担起天下人的烦恼与痛苦。所以颜渊讲“无施劳”,就是说不要 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人身上,这是颜渊的所谓“仁者之言”。 一文一武这两学生的理想志愿完全不同,都报告完了。孔子听了以后,还没说 话,我们这位子路同学,可忍不住,发问了,老师!你先问我们,你的呢?也说说 看。孔子说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就是《礼运篇》中大同思 想的实现,这是最难做到的了。这三点一看就与众不同。孔子之所以为圣人,成为 了不起的教育家、哲学家……总之什么家都被他“家”上了,了不起就是了不起。 “老者安之”,社会上所有老年的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安顿。“朋友 信之”,社会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仇恨,没有怀疑。“少 者怀之”,年轻人永远有伟大的怀抱,使他的精神,永远有美好的理想、美丽的盼 望。也可以说永远要爱护他们,永远关爱年轻的一代。我们仔细研究,如果这三点 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要为他加一个头衔,就是圣人,或者 神仙,或者如来。因为这三点,对上一代,自己这一代,以及下一代都有交代。此 即所谓圣人境界,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讲到这里,这篇对于学问之道实际的讨论,引用孔子的话,作个结论。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这就是学问之道的点题。主要的要与第一篇《学而》连起来。孔子这几句话, 用白话文翻译过来是:算了吧!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能随时检讨自己的过错, 而且在检讨过错以后,还能在内心自我审判。怎样受审判呢?就是自己内在打天理 与人欲之争的官司,就是如何善用理智平衡冲动的感情。这是学问的基本;也是中 国文化儒家情操的中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随时会碰到,而无法避免的事。例如 吸烟的人,戒烟非常难,看见了烟,理智告诉自己要戒,然而手下意识地会伸出去 取烟。其实人生随时随地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理智,都很清醒,有的事不愿做, 但欲望一起,就压不下去,理智始终克服不了情欲。所以孔子儒家的学问重点,在 于内讼和自省,自己在肚子里审察一番。孔子在这里就讲到,他从来没有看过一个 人,可以随时自己反省、随时检讨自己、责备自己的。这是特别提出孔子讲作学问 的重点所在。 在下面还补充一句。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根据孔子上面所说,以他活到六七十岁的年纪,周游世界各国,竟然没有看到 过一个随时反省的人,顶多只有一个,是他的学生颜回。似乎抹煞了天下人,但是 孔子并没有那么偏激的思想。十室之邑——等于我们说在三家村里。(古代的“邑”, 等于现代的邻或里。汉唐以后,“邑”的观念又不同了,相当于现代的县。如果把 汉唐以后的“邑”的观念,拿来看春秋战国时的“邑”,那就错了,这是研究学识 上要小心的地方。)所以他接着补充说,就是在十户人家的三家村里,也一定有讲 学问道德的人。对事的忠、对人的信,都像我一样,只是不像我一样肯努力去多方 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里仁第四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94]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11]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