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567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装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转进糊涂,这 就更难了。下一句话说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很舒 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心里舒服就好。这也是孔子说宁武子的“其 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的另一引伸。 不如归去 下面讲到: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 之。 归与的“与”字是惊叹词。这一节等于孔子的一段传记。这是孔子周游列国, 到晚年的时候,要想回来讲学的自白。这里谈到学问之道。我们要特别了解的是, 孔子在这段时间周游列国,对于国家天下大事,了然于心。有很多很多拿到政权的 机会,但是他不要,他认为国家天下所以安定,必须要以教育文化为基础,于是他 决心回到自己的国家讲学去。此时他很感叹地说:回去吧!回去吧! “吾党之小子狂简”——小子是年轻人。党是指古代的乡党,也就是鲁国这一 些跟随他的学生们。“狂简”是两个典型。豪迈、慷慨,多半年轻人喜欢的个性和 作风就是“狂”。轻易、草率,对国家天下事掉以轻心,就是“简”。我们知道宋 代的名诗人陆放翁,(在清末民初,有更多的文学家喜欢捧陆放翁,誉他为爱国诗 人。)他的一首名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 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与伯 仲间。”这是他当时的自述。他在少年时代,希望带兵打仗,把金人赶出去,那种 幻想中的气魄,非常可爱可嘉;后面四句则说到年纪大了,头发白了,一无所成的 感慨。现在引用他的诗“早岁那知世事艰”,说明年轻人虽然富有冲劲,但容易犯 轻狂的毛病,太过冲动,这就是“狂简”的狂。第二种典型“简”,把天下事看得 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年轻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吾党之小子 狂简”,是说跟自己的这班年轻人,蛮有豪气,看天下事太容易了。虽然文采不错, “斐然成章”地议论纷纷,毕竟还未成器。像现代许多年轻人搞的书刊著作,大谈 国家天下事,头头是道,但文章是文章,天下事是天下事,这完全两回事。要做到 事理合一,非有几十年亲身艰苦的经历,是不会了解的。所以孔子认为,必须要回 国教育后一代,决心把精神放在教育上,培养国家的根本。“不知所以裁之”这句 话,是说年轻人有够狂的豪气,凡事看得太容易太简单。文章见解固然有,却不知 道仲裁,不知道裁取。如何是该不该?怎样是能不能?都不考虑。学问之道,最难 的是如何中肯仲裁。像做衣服的技师一样,要把一块布裁剪成一件合身而大方的衣 服,这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所以他一心要回到鲁国,献身于文教的千秋事业。 这一段,在时间上说,很可能是孔子晚年回国讲学的情况。为了整篇《论语》 的行文,特地安排在这一篇。也很可能是孔子在陈蔡之间,遭遇困难以后,决心要 回国讲学了,于是发出了这个“宣言”说明他回国讲学,对一些人或事,所采取的 态度。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对于伯夷、叔齐、吴泰伯三个人是非常佩服的。关于吴泰伯,在下面还有 专篇。中国历史上这三个人,都是薄帝王而不为的人,他们本该当君主的,可是他 们都谦让了,自己不要。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老大让位给老三,老三也不干, 结果两人都逃掉了,只好由老二勉强担当政权。伯夷、叔齐这样让国,吴泰伯也是 这样的人。孔子到处提到他们,非常尊敬他们、崇拜他们。在这里又提到伯夷、叔 齐有不念旧恶的美德。过去有人对不起他的,过了就算了,不怀恨在心。这有什么 好处呢?有!“怨是用希”,能够不怀恨别人,宽恕了别人,所以和别人之间的仇 怨就没有了,而坏人渐渐也会被他们所感化。 为什么《论语》编到这里,把这句插进去呢?因为孔子在鲁国做过一任司寇, 至少也有现在电视上《包青天》节目中,包公的那种政风。上了台就把少正卯杀掉 了,雷厉风行的作法,不免在政治上有些恩恩怨怨。不过他走的是正路,所以大家 也拿他没办法。既然要回国讲学,政治上的恩怨可以抛诸脑后了。过去有人对我不 起的,不要放在心上,随他去。我们回去教学吧! 虽然如此,他又讲了一件事。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是一个鲁国人,人家说微生高这个人很直爽、坦率, 但是孔子认为大家的话说过分了,他并没有符合这种修养。“或乞醯焉”,有人向 他要一杯醋浆。他没有,自己便到别一家去要一杯醋来,再转给这个要醋的朋友。 孔子认为这样的行为固然很好,很讲义气,但不算是直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里仁第四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92]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4]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10]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