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566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道的人,有就是有, 没有就是没有,不必转这个弯。微生高转了这个弯,就不能算是直。 这一点值得我们研究了。我们要注意,孔子的思想——在下面还会讲到——是 “以直报怨”,这也就是后世儒家思想的争论点。什么是“以直报怨”呢?你打我 一记耳光,我不打你一拳,但吐你一口唾沫,不过分吧!总可以吧?因为你打我, 我实在生气。至少,你骂了我,我可以不恨你,但我不理你,这总可以吧?这就是 “以直报怨”的道理。孔子一直是这个主张。“以德报怨”是老子的思想,后世也 把它代表了道家的思想。就是说,你对我不起,我不恨你,不报复你,反而对你好, 乃至把你感化了。孔子“以直报怨”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和墨子思想以及侠义 思想,有相同看法,都主张“直”。所以中国侠义的思想和墨子的思想,普遍流传 于民间,所谓“睚眦必报”,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是由这种精神演变 而来。那么孔子这个思想对或不对呢?我们不管他圣人不圣人,“吾爱吾师,吾更 爱真理。”先把圣人这头衔供到上面去,问题则要讨论。 拿中国传统的侠义思想或道家的思想来说,对于一个有困难,有急用而来借钱 的朋友,正好自己没有钱,于是转向他人借来,给这困难的朋友,这是义所当为的 事。但孔子在这里却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不是直道的行为。 就我们现在研究的方法,《论语》是整篇连贯的,不能一节一节拆开来看。而 且二十篇《论语》,也可说是全部连贯的一篇大文章。那么在这一个基本观点上, 来看这一句话的含义。正如我刚才所讲的,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后,要回国讲学了。 他发表“宣言”,首先提出来“不念旧恶”,过去的都过去了,所有恩恩怨怨,大 家都不必去说他。现在应该回去,为自己国家、为天下人,打一点文化的基础,来 教育后代。第二点他也说明,虽然过去不问,但好的还是好,坏的还是坏。并不因 为既往不咎,坏的就一下子变好了。这里不过借用这个“直”字来作说明而已。如 果一定要说这一点,是孔子解释直道行为的要点,那么,后世的儒家就发生问题了。 汉、唐、宋、元、明、清以来,所有读书称儒家的人,都变成胸襟狭窄,结果就成 为刚才所例举过古人的诗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了。难道说读 书人多半不管别人,不能具有这种侠义的精神?这是误解了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 我的观点,连贯全篇的思想看起来,孔子是故意向当时鲁国一些因政治上恩怨而怕 他回国的人,透露了一个消息——虽然对于你们,在我心里并不同意,但是各走各 的路,你们不要害怕,我要回来了。 何以见得是这样的呢?下面孔子还有一句话。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个丘是孔子的名字。我们过去老式的念书,念到这里不称丘,不敢念,念了 犯忌讳,要挨揍的。于是另外拿一个字来替代,而念成“某亦耻之”。现在时代的 忌讳不同了,无所谓。这里孔子又说,一个人讲一些虚妄的、好听的话;脸上表现 出好看的、讨人喜欢的面孔;看起来对人很恭敬的样子,但不是真心的。左丘明耻 之,丘亦耻之。(左丘明就是写《春秋左传》的左丘明,古人认为左丘明是当时的 闻人。古代所谓的闻人,就是名气非常大,可并不是官,也不是一个固定型的人, 所以称闻人。后世对帮会领袖称作闻人,这个观念,古今是有出入的。)孔子这句 话是说,左丘明讨厌这种说假话做假事的人,我也和左丘明一样,讨厌这种人。 “匿怨而友其人”,明明对人有仇怨,可是不把仇怨表示出来,暗暗放在心里, 还去和所怨恨的人故意周旋,像这样 的人,他的行径就太不对,用心也太奸险了。 左丘明作人的态度不屑于这样,我也不屑于这样。 把孔子这两句话,和对微生高的话连在一起,再把上面“归与……归与……” 连贯起来,如我刚才所说的,是孔子归国办教育前的“宣言”。等于是对鲁国政治 上这班怨恨他、怕他回来的人说,我对你们是不同意的,但没有仇恨,我要回来了。 一连串贯通起来,便成了这个意思。但非定论,我只是作如此说而已。对与不对, 另俟高明。 下面接着孔子回到鲁国了,我们把它连起来,就像是孔子的一段传记历史。也 可当一部小说,也可当一部电影看。 一乐也的对话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有一天,颜渊和子路站在孔子旁边闲谈,孔子就说:“盍各言尔志”。“盍” 是一个虚字,中国古文里经常有“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里仁第四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92]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3]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09]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