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066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问题,可以量力而行,各听自 由。 饮食男女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 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 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 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现在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 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 学问修养好的人。“易色”,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色”字解 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了。(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 “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易色”,女色都 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 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 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 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 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 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 错。 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但宋儒解释“贤贤易 色”,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态色”就是态 度。“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 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 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 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竭 其力”呢?重点在这个“竭”字。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非孝不可”。 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 的(不是教育的)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 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非其罪”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 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这个 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 使他知道要“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 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 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 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原迹贫家无孝子”, 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 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事君能致其身”这个“君”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专 制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 化的“君”字是什么意思。从文字的字形上看,“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 字的古写是“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 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 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 “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 思称他老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某某君”,如果 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某某皇帝”了,通吗?没有这回事。日本人学我们中国文化, 写信通常都是以君为尊称词。 这句“事君能致其身”的意思是:不论朋友或同事,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 认识你,认为非你帮忙不可,而你答应了,那他就是君,你既已答应帮忙朋友完成一 件事,要抬轿子就规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众说纷纭“灵”与“肉”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2]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8]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18]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