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070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是要靠思 想的纯正,亦即过去所谓之“德性”。因此他一生宁可穷苦,从事教育。所以做学 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 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 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而 这个“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不一定是远方外国来的,说外国来几个人学中 国文化,我们就乐了吗?那是为了外汇,多赚几个钱罢了。《论语》不是这个意思, 他这个“远”字是形容知己之难得。我们有句老话:“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任何一个人作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 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一个人那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 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所以第二句话跟着说:“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你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这人在远方,这个 远不一定是空间地区的远。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 才大大的抬头。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非常赞扬孔子,这个时间隔 得有多远!这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这样就懂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谁来了解你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 人了解,也“不愠。” “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了。“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 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 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 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 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 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 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作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 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 “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 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 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 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爱与罪 接下来是有子的话: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 人之本与? 首先就讲到孝悌,是人的根本,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但是,“孝弟”就是 孔家店要被人打倒的“罪状”之一。为什么孝悌会成为被打倒的“罪状”之一呢? 这要先知道一件事,就是司马迁作《史记》是一件大事。他当时对汉武帝有些作法 是反感的,但又不能不服从,服从吗?在良心上又不安,他就作《史记》,将自己 的思想,容纳到《史记》中去。如记帝王的事,称为本纪,而他将未做皇帝的项羽 也列到本纪中去,就是暗示汉高祖与项羽,一个是成功的英雄,一个是失败的英雄。 又如《史记》中“世家”本来是记载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诸侯,也列入世 家,司马迁的意思,是孔子有千秋的事业,说孔子的言行思想,影响将及于千秋后 世,所以将他列入世家。 孔子思想言行表现在书本上的有多处,而孔子最大的重要著作为《春秋》,他 著《春秋》后最重要的两句话是“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千古以来, 这两句话各有各的解释,都非常暧昧,到了我们这种时代搞清楚了。为什么呢?自 从民主时代以来,大家都骂孔子帮助专制皇帝,因为专制皇帝的思想和制度,用了 孔子“尊君”这一部分思想精神,后来我们打倒他,也就认为他是这样的。现在再 读《春秋》,再研究孔子思想,不是这样一回事了,而是另有一番道理。 第二点我们讲到孝悌,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到这里我要说两个现实故事。 十多年前,有一个哈佛大学博士班的学生,跟我作中国文化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众说纷纭“灵”与“肉”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3]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0]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1]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