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老师”,“南”是姓氏,是通称;名是特称。在我们中国的礼貌,有事写信用通
称,呼姓是不礼貌的。更滑稽的是他自称“愚生某某”。这个“愚”,本来是平辈稍
长或长辈自成的谦词,“愚兄”、“愚叔”、“愚舅”等等。而他来个“愚生”,就
不知道到底谁是谁的学生了。这是一般人看不起中国文化,不加以注意,所发生的许
多问题之一。信不会写,礼貌不懂,不知道进退应对,不晓得席位尊卑。现代坐沙发,
坐汽车,西方物质文明产品的使用,西方人也还是有西方人的礼貌、西方人的规矩,
尤其学外交的人不能不懂。而现在年轻人常弄错,所以我们自称“文章华国,诗礼传
家。”反省起来,是很难过的,非常沉痛的;为了国家民族,这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再讲到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
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
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
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
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
调整均衡。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文化中称先王,不是指那一个皇帝是先
王,“先王”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意思。所
谓“王者望也”、“王者用也”这些注解以外,我们了解“先王”两字的精神,就代
表列祖列宗。所以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最了不起的,我们人文文化的
建立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更早。“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
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相当矛盾的道理。
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
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
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
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
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
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
上帝的外婆是谁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
罗万象的著作。以现代学术来讲,包括了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卫生、医学等各
方面的学问。当然,是原则,不像现在分得那么细。所以《礼记》这部书,并不是只
讲礼貌,我们的礼节礼貌,只是礼的一种表现而已。中国文化的“礼”字,拿西方文
化来讲,就是哲学。哲学大致可分两个范围,以中国道理来讲,一个是形而上的,一
个是形而下的。所谓形而下的,是宇宙万有一切学问,都包括在内;形而上的,在中
国人叫作“道”,在儒家思想叫“天”,“天道”也就是“本体论”。形而下的,在
西方哲学,就是“知识论”、“人生的价值论”。西方哲学大概是这样分类的。“形
而上”这个名称,来自《易经》,日本人翻译希腊哲学时,借用了《易经》上孔子所
说的这个名词——“形而上者谓之道”。
什么是“形而上”?就是宇宙来源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男或是先
有女?究竟这个宇宙万有是谁创造的?宗教家说是一位主宰创造的。哲学家就问这个
主宰是哪里来的?创造主宰的又是谁?假使创造主宰的是主宰的妈妈,那么主宰的外
婆又是谁?哲学家是一路追到底的。讨论这形而上的道,就是“本体论”。“形而下”
是讲宇宙万有形成以后的各种现象和各种知识。西方“本体论”的探讨,最早发源于
希腊,也已经两三千年了。当时大概又分作两派,一派是唯物思想,一派是唯心思想。
这个唯心与中国固有文化所讲的唯心,又不相同。讲到哲学,这个基本上的思想来源
问题,首先要认识清楚,以免混淆。
后来哲学家认为:人为什么会知道宇宙的来源?是靠知识来的,靠思想来的,那
么,思想的本身是不是靠得住?就先要研究了。于是产生了知识论。假使思想的本身
都靠不住,那么用思想所了解的“宇宙的本来”,也是不完整的。这就是哲学的范围
了。一直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这一学术,中国人根据日本人的翻译,叫它为“哲学”。
另外一部分是“人生哲学”——研究人的价值问题。
在西方哲学家看来,中国人没有哲学,至少过去中国没有像西方人一样,追究宇
宙的本体。像我们现在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