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062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学生纵然中了状元,官作得很大了。回到家乡,看见老师,而老师既没有功名, 也没有地位,学生对他一样的要跪拜,和当年从师一样。学生对老师是如此,老师对 学生,也是负了一辈子责任。 举个特殊的例子来说,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明朝的方孝孺,后来水乐帝要杀他的时 候,他为了要作忠臣,不怕死,他说充其量灭我的九族,而永乐偏偏要杀他的十族, 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认为老师没有教好。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看出过去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师道精神”。谈 到过去的道,在人文世界的道中,就有这三道:一个是“君道”,讲究如何领导,如 何当家长,如何当国家的领袖,乃至如何当一个班长,这都是“君道”。其次是“臣 道”,就是说我们怎样做一个忠实的部下,怎样帮助人完成一件事。再其次“师道”。 中国过去文化中,这三道是合一的,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换句话说,那时 的教育、行政、司法和教化(教育与教化,应该有其不同的意义,我们将来再讨论。) 集于一身。那么师道的精神就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所以老师称学生为弟子, 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称弟子,再传称门人, 这个观念和习惯是这样来的。 到了我们现在,值得研究了,我们须注意将来如何建立,如何复兴固有的尊师重 道精神。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我想诸 位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 怎么说的。几年前,教师节的时候,孩子回家要敬师金,说给他五十元,孩子一定说 不行,这是敬老师的要一百元。这种事到了中学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没有这个 观念了;到了大学,学生看老师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对的,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 挟了一个皮包上来,拿一本书讲解一番,便有钟点费,彼此都是商业行为,教完了以 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挟个皮包走了。学生与老师在路上见面,万一点个头,在我觉 得,已经是很稀奇了。一般都彼此不认识,就这么迎面过去,堂而皇之的,学识愈高, 愈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是今日中国文化一个极大的讽刺。 至于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道义关系、感情关系,除非这位老师很有地位。据我所 经验的,每个学生要拿学位,作论文的时候,便随时来找:“老师怎么办?”很亲切。 我还碰到过这样的事实,有个要拿学位的学生天天来,来了非常恭敬,甚至觉得他恭 敬得过分,我家里的孩子们说:“这个学生好,真有礼貌。”但是,你得注意,这是 “币重言甘”哪!他也的确送礼来,还送得蛮讲究,我说你送礼送得这么重,虽然有 研究费领,可是一个月的研究费也不够买这些东西,何苦呢?他说:“对老师应该恭 敬。”我晓得这不是诚意的话,因为他的言语太恭敬,太甜了。“巧言令色”、“币 重言甘”是靠不住的。结果毕了业以后连影子都看不见了。这就是现在中国文化的怪 现象,是文化道德的普遍事实。国民道德的修养从教育界开始,是应该彻底研究的, 所以我在这里要讲到师生的道理。 吕端大事不糊涂 现在,孔子告诉我们说,这个学生“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怎么才叫孝, 下面有很多地方研究孝道,在此暂且不谈。)“出则弟”,出门在外面与兄弟分开了, 怎么弟呢?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 天下都是这弟字的意义。“谨而信”,作人非常谨慎,但是谈到这“谨”字要注意, 不要变成小器。谨慎与拘谨是两回事,有些人作人很拘谨,过分了就是小器。“谨慎” 在历史上有个榜样,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崇拜人物之一的诸葛亮。所谓“诸葛一生唯谨 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一副名联,也是很好的格言。吕端是宋朝一个名宰相, 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这是他的修养,在处理大事的时候,遇到重要的关 键,他是绝不马虎的。那诸葛亮则一生的事功在于谨慎,要找谨慎的最好榜样,我们 可多研究诸葛亮,这里暂且不提。 总之,所谓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这点修养要注意,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在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 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同志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理论 上讲起来很容易,而广泛的爱人,那就是“君道”“师道”的综合,爱天下人就如爱 自己一样,理论容易,要修养到如此真难。孔子说,假使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 “而亲仁”,再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以后,还 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学文”,爱作文学家也可以,爱作科学家也可以,爱作艺术 家也可以,爱作别的都可以,那是你的志向所在,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众说纷纭“灵”与“肉”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97]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11]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