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0064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的,连大龙峒孔子庙我也不会去了。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 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 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似通非通的,什么道理呢?从一般人到 公务员,凡靠薪水吃饭的,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 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惨’乎。”绝不是不亦乐乎。 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 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 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 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 做不到。 根据书上的字面,顺着注释来看,就是这样讲的。所以几百年甚至千多年以来, 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四书反感,过去的读书人也对四书反感。因为它变成了宗教 的教条,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后,就知道孔子真是圣人,一点也 没错。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 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 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 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 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 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 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真人和假人 讲到作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叫 “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现在指南宫供奉的吕 纯阳叫“吕真人”。如今的人听到“真人”这个名称,就好像带有宗教色彩,相当 于西方的上帝,中国的仙、佛一样。实际上过去道家所谓的“真人”,是指学问道 德到了家的人。与这名词对称的叫假人,假人还是人,不过没有达到作人道德的最 高标准。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在道家就称之为“真人”,孔子认为这就是学, 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 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 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 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 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 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我们平日也有这个经验,比如看到朋友 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听,你心里当然 很难过,最后证明下来,果然你说得对,你固然替他惋惜,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 也会更进一层得到会心的微笑——“说”,不是哈哈大笑。悦者,会心的微笑,有 得于心。 上面第一点所讲的是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 不是我们今天来读四书就叫做学问,不念四书就不叫做学问,这不是它的本意。 寂寞的享受 第二点接着下来,是说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 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 干,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牺牲自己也做,为世为人就做了,为别的 不来。因此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寂寞。我们看历史——即看孔子就知道。 孔子一生是很寂寞的,现在到处给他吃冷猪头,当年连一个“便当”也吃不到。但 是他没有积极去求富贵。怎么知道这一套他不来呢?因为他明知当时有拿到权位的 可能,乃至他的弟子们也要他去拿权位。因为孔子时代中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人,在 这几百万人中,他有三千弟子,而且都是每一个国家的精英,那是一股不得了的力 量。所以有些弟子,尤其是子路——这个军事学的专家,几乎就要举起膀子来: “老师,我们干了!”那种神气,但是孔子不来。为什么呢?他看到,即使一个安 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众说纷纭“灵”与“肉”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1]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8]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1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