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2124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轻的一代。 二十年后,我们这一代死了,整个文化重任就落在你们身上,如何留下这文化的种 子?现代讲时髦的人,是不会要的。因此中国文化势必衰落下去,直到衰落得没有 了,再回来找,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因为讲到孔子的好古,我们今天就更警觉到 问题的严重。孔子说自己不是天生就知道的,只是他有一副好古的精神。我们今天 讲复兴中华文化也好,保存中华文化也好,为后代着想也好,怎样好古呢?就是承 受传统文化后,运用智慧,敏捷而勤奋地反省研究。再“敏以求之”,这才是认真 的工作。孔子在这里这样说,表示他的成就,都从力学而来。这是他谦虚的话,也 是他老实的话。任何天才,不加上力学是没有用的,有很多人很聪明,但聪明的人 往往不大肯力学,作学问不踏实,不能“敏以求之”,因此学问都是虚的。所以孔 子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作学问、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要“好古,敏以求 之者也。”不求就不行。 这里就是说孔子智慧的成就、学问的成就、作人的成就,都很平实,不是天才, 再说他平实到什么程度呢? 聪明人的玩具 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四样东西,是孔子所不喜欢多讲,很少讨论的事。因此在我们的观念里,孔 子是很平淡的,很老实的作一个普通人。乾隆时代有名的才子袁枚,著了一本《子 不语》的笔记小说,专门讲神鬼等等奇怪的事。因为孔子不讲而他要讲,所以书名 《子不语》。其他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康熙时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再加上王渔洋的《池北偶谈》,都是清初几个大名士、大才子的作品,充满怪、力、 乱、神的故事。就如现在,大家喜欢讲鬼故事是一样的。前几天有一个英国专门研 究灵魂学的博士来找我。现在研究灵魂学,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这门科学绝不能 轻视。假定有一天,科学证明了死后灵魂的去向,许多宗教将成问题,站不住脚了。 其次,唯物思想将被完全打垮,连影子都没有。世界文化也将有一个大的变化。就 是基于唯物思想,因而从事科学发明的,许多科学理论,乃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以及其他许多哲学上的观点,都成了问题。 另一个观念:今天全世界是科学的时代,但我们站在政治哲学或人类哲学的立 场,看这个时代的文化,则是充满了怪、力、乱、神。一个时代到了衰落的时候, 社会上就会充满了这四种气氛。什么是怪呢?多得很,如美国人的裸奔,中学生一 二十人围起来站着吸大麻烟等,全世界奇奇怪怪的事很多。报纸上刊登的许多奇闻, 等于在提倡怪事。每登一次,就会引起效法者。像毁容案,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这 种残酷的手段,自从报纸登了一次以后,接连就发生了许多同样的案子。这是社会 上“怪”的现象,遍地都是。“力”,西门町的太保打架,动不动刺一刀,电影上、 电视上柔道、摔交、相扑的比赛,肌肉打得越响越好。在我们中国学武术,讲武德 的人看来,觉得好笑。“乱”,思想的纷乱,社会的变乱。“神”,加上神怪的事 情。民间迷信的组织,新兴宗教各个派系的兴起,除了已被取缔的鸭蛋教,以及正 受注意的统一教之外,还有很多。现在新兴的宗教性组织有四五十种,问题都很严 重,有时令人怀疑那后面会有什么作用,这是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事。 一个社会充满了怪、力、乱、神,是项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自己反省,很难保 证我们脑子里绝对没有怪、力、乱、神的思想。当我们遭受极大困难的时候,它就 会出现的,至少会想到命运。我常说世界上最迷信的是知识分子,假如故意对一个 知识分子说他气色不好,他就马上请你替他看相了。就凭这样一点心理,于是发展 出了怪、力、乱、神。他说他是科学家,但科学家更迷信。我说现代有一个大迷信, 就是许多人迷信“科学万能”。这也是同样的严重问题。如果人的智慧到达了哲学 的最高境界,怪、力、乱、神摸不进来了,才真是平实的人。孔子讲仁道,也就是 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以这四个要点,来 研究中国社会,可以看到充满了怪、力、乱、神的事迹。每一时代、每一皇帝、每 一政治措施,都靠这四个字作背景。尤其中国历史上说及某某名人,后面都有一样 神怪附会。譬如说曾国藩是蟒蛇变的;袁世凯是癞哈蟆变的;清代末年,好好坏坏 的几个大人物,被称为西山十怪,前生后世,都有一套说法。尽管当时文字上没有 写出来,但口语相传,煞有介事。所以学问修养很难做到平实,不受怪、力、乱、 神的影响。 但在大学里哲学系上课,有七八十个学生,真是奇怪。从前真正学哲学的不过 三五人,而且出路很坏。一般人眼中,哲学家和神经病并联在一起的。毕业后去找 工作,总是被拒于门外。同时一提到哲学,又和算命看相联想到一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6]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4]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7]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7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