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2118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界。 进步和退步 下面接着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个文字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懂了。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 生或朋友们,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是爱好传统,靠勤敏而求得的学问。生来便能 自知的天才真有吗?那是一个问题。我们古史记载,如黄帝,如尧,都有生知的天 才,不过后人并不相信。有一种天才是生而知之的。如唐代的白居易,生下来还是 婴儿,抱在奶妈怀里,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认识“无”字,屡次试验他,拿一本 书叫他一指,都是指到“无”字。这种生而知之的事,照中国古代的看法,有很多 人都很相信。因此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意思就是说,人的天分、智 慧,大多是由前生带来的。这就牵涉到现代科学正在研究的天才问题。所谓天才儿 童,究竟是由血统遗传来的?或者由另外一个未知的因素来的?或者是后天发展而 来的?天才们往往特别爱好某些什么。如果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就不大会了解,如 果去注意,就会发现很多资料。有人天生下来,就懂某一种东西,这是非常奇怪的。 至于报纸上常报道的,某个孩子数学方面有惊人的表现,或某一方面有非凡的天赋, 这还不算是真正的天才。另外确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如古书中说黄帝生而神灵。依 现在的观念而言,都说是历史上捧人的假话。如果站在教育或心灵学的立场研究起 来,的确有天才,世界上充满了这些人,不过现代一般人不大注意这种事。孔子在 这里讲的,是走其实的路子。他说,我不是生来的天才。“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个敏字就是敏捷,包括了聪明与努力。好古是喜欢追求传统的东西。 讲到好古,在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中国人在近几十年以前的几千年当中,观念 上都认为今不如古。在历史上许多地方,都引证古人的事例,充满了对古人的赞美。 而近世纪的观念,引进了西方文化。从十六七世纪以后,西方文化有一大转变,认 为古不如今,越到后来,越推翻了前代,今天很可能是错的,明天会更好,这就涉 及到哲学上的一个问题了。究竟人类文化是进步,还是退步呢?照中国的,东方的 看法是今不如古,人类历史文化是退化,没有进步。照目前西方文化的看法,是古 不如今,古代永远是落伍的,新的永远是进步的。这两种相反的看法,便在哲学思 想上形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对此应先有一基本的认识。究竟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须要先下一个 定义。如果把中外古今的文化研究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结论。譬如说,现在整个时 代,是科学文明的时代。十六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文明刺激了工商业的发达、社会 经济的繁荣。而工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又回过来刺激了科学文明的进步, 形成一种循环性的刺激与发展。到今天为止,科学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 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的给人类精神上带来更多的痛苦 与烦恼。 这样,将中西文化联合起来加以研究,站在物质文明进步的立场,或者自然科 学的观点来讲,明天实在比今天好;站在精神文化的立场来说,今天是比昨天差。 其次,站在政治哲学的立场来讲,不谈现实,只谈理论。因为一切学问的最后, 都须要哲学来做总结论的。譬如说,帝王政治、民主政治、独裁政治、自由政治, 所有各种政治思想和作法,在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但是谁能够下一个结论说究 竟哪一种政治体制是最好的?我相信这是无法下结论的。历史上都有过,都看过, 都经验过这些政治制度,可是没有人能够肯定何者是绝对的好,何者是绝对的不好。 药物也是一样,中药有中药的用法,西药有西药的用法。某种病用几种不同的药, 相对的都可以治好,这也和政治哲学的道理一样。所以究竟是古代的好或现代的好, 也很难讲。 前两天在大专联考,有一个清寒学生,替人家补习,每月可赚六七千元。这两 天忙得满头大汗,天天提一个包包出去,看他家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后来告诉我, 他教的学生都考上了。他是教得好,可是他说,他们×大社会系,发的中国史讲义 都是英文写的,都用外国人的观念看中国历史。而且说中国在秦始皇以前,乱七八 糟,是酋长制,到秦开始才算有中国。这个同学感慨说:“我看再过几年,恐怕要 说成汉代以后才有中国了。”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叹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法? 这就是所谓最高学府吗?他又告诉我,他问一个参加大专联考的学生什么是“四 书”?这学生说不知道,老师没教过。他说现在电脑考试题再办下去,中国文化就 完了。二十几岁的大三青年,都感到中国文化快完了,这个问题可真严重。和他谈 到这里,我就告诉他,中国文化的流传问题,如何把这种子留下,要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1]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8]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6]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71]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