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2110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因为路边测 字摊的招牌,都是“哲学看相”、“哲学算命”,倒不如在哲学研究中,教了他们 看相的学识,将来在招牌上写道:“某某哲学系毕业看相专家”,岂不有趣?中国 人有句哲学上的名言:“心思不定,看相算命。”凡是来看相的,你都批断他要破 小财,保险百分之百灵验,准没错。可不是吗?他看相白花了几十块钱,这不就破 了小财?这就是怪、力、乱、神可以兴风作浪的基本原因。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 哲学家懂得了真理,才能泯除怪、力、乱、神,而归于真实的平淡。我常说,怪、 力、乱、神四者,是愚蠢人的作品?,聪明人的玩具。对吧? 下面是连接上面,描写孔子和他作人、处世的道理。 谦虚和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前面我们批驳了古人对《学而》篇中“无友不如己者”的错误解释,到这里看 得更清楚了。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其实孔子这 句话,还是打了折扣,应该说各个都是自己的老师。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 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笨、他坏,自己就会反省:不要这样笨,不要 这样坏。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足以借镜反省。 孔子这句话同时说明了研究学问,不光是在死的书本上下功夫,还要在社会上 观察:别人对的要学习,不对的要反省。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都懂得这个道理很 对,应该这样做。可是照我们的经验,人都不肯这样做,包括我在内,人们多半有 一种傲慢的心理。照孔子的态度,对比自己好的人要尊敬,向他看齐?。可是发现 一个比自己好的人时,由于这种傲慢心的作用,自己心里很难受。再过两秒钟,觉 得自己还是比他好,于是越想自己越好,有如当年在大陆时乡下人说的:“天大, 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人类就天生有这种劣根性。所 以孔子这几句话看起来很平淡,没有什么难处,仔细研究起来,若说在人群社会中, 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而自己能从内心、从根性里发出改善、学习的意念,是很不 容易作到的。 人就永远如此其实吗?有时带点像傲慢的自信,也是应该的。下文来了: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是宋国的大夫,曾经想要谋杀孔子。学生们得到消息,告诉孔子怎样逃避, 可是孔子满不在乎。事实上在那种政治社会环境中,也无法逃避。孔子就有一种自 信,像宗教家一样坚定。他对学生们说,上天生下了我,把历史、文化的责任放在 我身上,桓魋怎敢,又怎能伤害于我?结果当然证明了桓魋无法把孔子怎样。这是 不是傲慢?不是的,是自信。我们要由这里了解,有时候对某些事要有绝对的信心。 假如没有这种自信心就不行。学过中国武功的人就知道,学军事的更知道,如果丧 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会被打垮的。看《荆轲列传》,他的剑术并不高,有一次 他去看一位剑术高手。荆轲举起剑来,那个人不动,只两眼盯着荆轲,结果荆轲还 剑入鞘,回头就走。如果以现在的武侠小说来说,那个人的眼睛已经炼就了一种特 有的刚毅之气。事实上是宁静、自信的精神把对方克服了,这是以武术来说明自信 心的重要,尤其个子矮小的人与体格魁梧的人打斗,如先自失去了信心,一定失败。 自信在很多地方,对很多事情,都是很重要的。 刚才讲了这一大段孔子作人、处世、作学问的修养,下面便再转到他在教学方 面的教育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 丘也。 这等于说:诸位,你们以为我讲学问,还会保留秘密,不传给你们?我绝对没 有丝毫隐瞒,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们作学问,为什么都不懂呢?作学问容 易犯一个毛病,都怕老师会留一手。尤其中国古代学武功的人,老师很可能会留一 手。留一手,以防徒弟打老师。可是这一留,留到最后就都没了。孔子说,我并没 有保留,我的学问很简单,本身就是教材,表现在平时作人、处世、言行间。学问 就在这里面,告诉了你们,千万不要只在书本上死念书。换句话说,这一节书,显 示了孔子的教育法是在日常生活行为上,处处表达无遗,不要有神秘感,不要有好 奇心,他随时随地都在教学,学问就从生活经验得来。书本上是求知识,求前人的 经验,和前人的见解与心得。但是要把这些知识、见解与心得用到自己身上,就要 加以体验了。所以他说“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没有哪一次、哪一个地方不表 现学问的道理。你们要在这方面去了解、去学习。 跟着下面又提出来孔子的教育宗旨: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现在有些研究孔孟学说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92]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84]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5]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6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