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2123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度?孔子在骂学生,我们自己也要反省:有时我们觉得某人不好,当 他真的做了好事,我们仍不愿认为他好,人的心理往往会有这种毛病。“人洁己以 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说,即使是一个坏人,他能够自己反省过来, 等于洗了一个澡一样,把自己弄得很干净,来求进步。只要能够这样,不就好了吗? 如果说昨天有一点错误,今天即使有了好的表现,却仍不以为然,那世界上就没有 一个人可以做朋友,也没有一个人才可用了。所以这一段是说教育的态度,也是说 自己度量的培养。 子曰: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等于解说《里仁》的话,谈仁的用。仁义并不是摸不着、看不到、很高远的。 只要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去爱别人,有一点爱心存在,就是仁爱的道理,就可达 于仁道,不要去向外驰求。 下面讲到孔子作学问、作人的一个事实: 同姓不婚的优生学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于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 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是陈国,司败是官名,就是司寇。作一不伦不类的比方,就好像现在的司法 行政部长。实际上比司法行政部长权力大,可以执行法律的。他问的问题是问到鲁 昭公。这是外交上的事,我们要注意。很多到外国去的人,与外国的知识分子谈话, 慢慢就谈到我们的政治问题。有许多问题是很不好答复的,孔子也遭遇了这种情形。 鲁国是讲文化的礼义之邦。陈国的司败,就问到鲁昭公知礼不知礼。孔子站在国家 的立场只有说:“那当然知礼。”孔子讲了这话就走了。陈司败就对孔子的学生巫 马期——姓巫马,名施,号子期,少孔子三十岁——作揖行礼,在外交礼貌上,进 一步靠近巫马期身边,低声说,据我所了解,真正了不起的君子,是没有偏私的, 不对自己存私心的。你老师孔子,是一代圣人,了不起的君子,可是他也免不了私 心。我刚才问他鲁昭公娶了吴国的一个女子作太太,取名吴孟子——古代是同姓不 结婚的。吴国与鲁国是周公之后,依礼是不能通婚。鲁昭公这样做,是不是知礼? 你老师说他知礼,假如鲁昭公是知礼,各个都知礼了,还有哪一个不知礼?你们老 师还是有私心啊! 说到这里,我们研究,为什么中华民族发展得这么好,成为世界上优秀民族? 这和我们古礼同姓不结婚的制度很有关系。以现代优生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古代了 不起的好制度。同姓结婚,只要三代以后,人种就完了。往往有表兄妹结婚,生下 来的孩子,脑子非常笨,乃至变成白痴,这是血统问题。讲礼制问题,更不可以。 所以我们现代的风气,通常同姓结婚,要出了五服以外。 巫马期听了陈司败这样批评老师,回来就向孔子报告了。孔子说,我实在非常 幸福,我只要有一点错误,别人就会指出来。这段话使我们有两个认识。 第一,一个人地位高了,很不幸,就是自己有了错误,也没有人会告诉你。这 要自己居过高位,才会亲身体验出来。就拿我个人来说,教书这样久了,学生中五 六代都有。见了面,他们太老师的乱喊一气,听到的都是恭维。有时候到外面去, 有些机构还派上车子,参谋、副官跟在后面照应,对这种情形,我宁愿一个人溜开, 要自由活动。人生到了这个时候最危险,“活埋人”嘛!我经常说中国的哲学了不 起,皇帝为什么称“孤家”、“寡人”?当了皇帝真成了寡人,想轻松一下,都没 有人敢一起来说笑,真没意思。因此,我们研究历史心理,就知道地位越高心里越 空虚,空虚到想发一个牢骚,想讲一句感叹话的对象都没有,相当可怜!不要以为 功名富贵好,到了高位就是“寡人”,就是“孤家”。不但如此,年纪大了,各个 遇到你都尊称老太太、老先生的时候,也完了,是“孤家寡人”了。说到此,我就 想到当年四川一位同盟会员,这位老先生,做过很多事情,我是跟他年龄差了一大 截的忘年交。他告诉我许多当年革命的经过,并且还告诉我他的两句诗:“回回坐 上席,渐渐变坟堆。”这就说明年位一高,自己有过错,没人指示,这个上席也很 不好坐啊!所以孔子说自己很幸福,有了过错,便有人指出来了。 第二个认识是什么?孔子对于知礼不知礼,心里明白得很。但别人问到自己国 家的国君时,他绝不会批评自己国君的不对。所以当然要说鲁昭公知礼,绝不能说 不知礼。你们外国人讲他不对是你们的自由。而且既然你们外国人懂了,何必再问 我?你问我,我当然这样答的。所以这也是孔子的高明,同时也是外交上的礼貌。 跟着又说到孔子生活的情趣,也就是“游于艺”涵义的发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6]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4]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6]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7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