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621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也是一句名言,不必去另外圈点了。 社会动乱之源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好勇”,动不动爱打架,冲动。以国家而言,如过去有许多军阀好战, 那是好勇。“疾贫”,讨厌贫穷,受不了贫穷的苦。这两点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也可以连起来说,一个社会到了贫穷的时候,人就不要命,好勇了,是乱源。以社 会的观点来看历史,一个时代好动乱,一定是在社会贫穷、经济衰落的时候,这就 是所谓的“饥寒起盗心”。“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社会教育没落,道德衰 微,所有的人,心中没有爱人的心,大家自私,对失败、失足的人没有同情心,不 能包容,这是社会的大病态,时积日久,时代就乱了。如果研究社会、政治演变的 历史,都逃不出孔子这两句话的范围。一个普通人,要叫他只顾精神的修养,不受 物质上贫困的影响,发挥出坚强崇高的人格,这是做不到的。可以如此要求少数人, 不能要求一般的人。所以一到了整个社会贫穷,再加上教育的堤防崩溃,动辄好勇, 这样的社会,非变乱不可。到了“人而不仁”,以杀人、以消灭别人为乐,这就是 社会很深的病态了。有时以政治、宗教、社会、哲学的观点来看,好杀人的人,是 一种心理变态。如研究军事思想史时,同时也要研究许多人性。如在现代史料中, 有许多人研究希特勒,他就有性心理变态,这些都是乱源。 知人于微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上面讲了许多孔门教育的大原则。这里提出来,孔子对于个人教育的观点。也 是衔接上文之“疾之已甚”的注解。 已好几次提过才、德、学三者都周全具备的人并不多。以前政治上有个大秘密, 历史上聪明的帝王,喜欢用贪而能者。即使明知其品德不大好而才高的,派出来做 官,有时还睁只眼闭只眼,上面不大管,但这种人真能替国家社会做好事。有的人 非常廉洁,品格非常好,学问也好,可是笨得要死,不能做事。那就派到翰林院去, 地位高高的,可是搞了半天,在那里喝西北风。再举一个例子:宋太祖赵匡胤平定 天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个年轻时的同学赵普,他自己说没有读过多少书,后来 当了宰相,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他抽屉里放的也是《论语》,有政治问题 解决不了,就翻翻《论语》,好像现在信宗教的人查经一样。 宋太祖喜欢晚上穿了便衣到大臣的家中走走,因为以前与赵普的家人都认识, 所以尤其喜欢到他家中。有一个冬天下大雪的晚上,赵普夫妻俩以为这样冷的天气, 大概皇帝不会来,不料后来有人敲门,皇帝还是来了。这一下可把赵普夫妇吓坏了, 因为当时南方还没有平定,当天下午进贡送来一批东西,他还没有向上报,赶快跪 下来接驾,奏明原因。宋太祖安慰他说没有关系,公事明天早上再说。他仍在客厅 转来转去。突然看见贡品中有一个大瓶子,上面写好送赵普的,宋太祖大感希奇, 打开来看看,连赵普在内谁也没料到里面都是瓜子金。赵普夫妇吓死了,立刻又跪 下来奏明实在还没有仔细看过,并不知道是黄金。宋太祖说:“你身为一个宰相, 别人不知道,以为天下事决定在你书生之手。外邦既要送你这么一点东西,算得了 什么?你收了,照收不误!”不论宋太祖的动机是什么,都是了不起的。但另外一 个人曹彬,原来与赵匡胤是同僚,也是好朋友,他是五代时周朝的外戚。赵匡胤常 常约他去喝酒,他却坚持不肯,始终中立不倚,守住岗位。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 认为他人品好,和赵普一样重用。有人在赵匡胤面前打这人的小报告都打不进去, 这就是赵匡胤识人于微的地方。 这些故事,就是说才德俱全的人,就是国家的大臣,是社会上了不起的人物。 现在孔子也是说到才与德不能相配合的问题。中国文化经过周公整理集中起来,孔 子不过继承他的道统。周公从事政治,做国家的首相,有名的“一沐三握发,一饭 三吐哺。”就是他的典故。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来;吃一餐饭,三次把饭吐出 来,去接见客人,处理公事。一国的首相,内政、外交都要他办,所有来见他的人, 又从不拒绝,是如此的忙。不只是忙,他对于下面的人,所有的事务,如此尽心, 如此好的态度,这就是周公的才能与美德。如果真具有周公的才能与美德,但骄傲 看不起人,悭吝得连同情包容都不肯付出,又舍不得花钱,舍不得帮忙别人,勉励 别人,舍不得给人家一纸奖状的话,那也免谈了,他做出来的成绩,一定没有什么 可看的了。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还要修养弘毅的胸襟,深厚 的美德,要不骄不吝。不骄傲就是谦虚,不悭吝就是同情、包容和气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46]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0]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2]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17]
· NASA SOS[736]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0]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2]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2]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22]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2]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2]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11]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047]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70]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1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