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692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碰到好几个当 时的隐士,都挨了骂。那么孔子挨了骂后怎么讲呢?下论中就讲了很多。孔子说“鸟 兽不可与同群”,后世的儒家就引用这句话,解释为孔子不同意这些人,骂他们是 鸟兽。这个话解释错了。实际上孔子的思想,对隐士非常崇敬。所不同的是孔子的 圣人胸怀,对于社会国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知道挽救不了,可是 他硬要挽救,做了多少算多少。孔子所以为圣,就在这里。明知道这个人救不起来, 我尽我的心力去救他,救得了多少算多少,这是孔子之圣。隐士们的道家思想,则 救不起来就不救。这时中国思想的两大主流。道家对时代思想的潮流,视之如山洪 的暴发,挡是挡不住的,一定要去挡就是傻子,必定被冲走。如要挽救的话,就估 计山洪的力量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衰微下去,先到那衰微处的下游,稍稍一引导, 就引进了河川渠圳。儒家的思想则不然,对于时代的趋势,也视如山洪暴发,挡是 挡不住,但是要跟着这股山洪旁边跑,在沿途看到洪流中的人,救一个算一个,一 直到某一有利的形势,将洪水导入河川渠圳。这两种思想都对。孔子认为道家走隐 士路线,站到下游去等待也没错。所以他讲“鸟兽不可与同群”,这句话仔细一研 究,孔子是赞成的,并不是反对。鸟类是高飞的,要高飞的就高飞去吧!野兽是生 活在山林里的,自然就在山林过他们的生活。而我是人,既不能高飞,也不想入山 林,我就做点人世间的事情吧! 秀才未必知天下事 说了半天,就是解释“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 见孔子还是赞成隐士思想。他说如果真有救人救世的本事,而当前的机会不属于我 的,你也没办法去救,那么先要保护自己,充实自己。所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在下面“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 贵焉,耻也。”是进一步告诉我们,如果社会渐渐上了轨道,有才能的应该对国家 社会有所贡献,倘仍无法贡献,还处在贫贱中,那就是身为知识分子读书人的耻辱。 如果在一个动乱,不上轨道的社会中,安享富贵,或是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不 正当的途径取来的,这也是不对的,可耻的。 跟着这几句,便又说出真当“隐士”的客观态度。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话问题又来了。 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是身居官职,最好不要随便谈论批评政事。真当隐士的 更须要有如此的胸襟。这几句话,我们要常注意。现在顺便告诉大家一些有趣的经 验。我不是学者文人,但常与学者文人接触。学者文人最喜欢谈政治,而且他们对 现实的政治,几乎没有满意过的,尤其学自然科学的学者,更喜欢谈政治。我的结 论是越外行的越喜欢谈内行话。不知大家的经验如何? 据我所知,文人更喜欢谈战争,开口就是应该打。他们可不知道打仗的难处, 自己又没有打过仗,也不知道怎么打。等于有人在街上看到别人打架,自己在旁边 吆喝着大声喊打,可是叫他自己来,只要一扬拳头,他就先跑了。这就是历代文人 的谈战争。知识分子喜欢谈军事、谈政治,大多数绝对外行。所以我常引用孔子这 句话对他们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答道:“这有什么难?”我说:“你 我知不知道基辛格此时此刻看的什么公文?说的什么话?你我所知道的情报、资料, 都是从报上看来的,并不是第一手资料,可靠性大有问题。就算是可靠的,在报纸 上发表出来的,还是有限,不知道还有多少不能发表的,而且和此刻的现况,又相 隔很遥远了。像这样如何可以去谈政治?而且政治绝对要靠经验,不是光凭理论的。 你说某某不行,你自己来试试看,毫无经验的话,不到三个月就完了。所以孔子说 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位置上,不能真知道 它的内容。以很具体的事实来说,荣民总医院某手术室,此时在为某一病人的某一 病开刀,你我能知道吗?即使自己亲人进手术室接受治疗,而我们被关在门外,他 在里面危险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只隔薄薄的一扇门就不知道。所以‘谋其政’ 不是想象中的简单,要在那个位置上才能执其政、谋其政。” 很不幸的,孔子的这句话常常被人用来做滑头话,作推托词。甚至,有些人看 见别人用这句话作挡箭牌,都误认为是跟孔子学滑头。所以打倒孔家店的人,也把 这句话列为“罪状”之一,把罪过弄到孔子身上了。事实上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学 以致用,真正的学问,要和作人做事配合。他也是告诫学生们,对一件事,有一点 还不了解,还无法判断时,不要随便下断语,不要随便批评,因为真正了解内情, 太不容易了。 文化复兴运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4]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1]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6]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7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