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620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直而无礼则绞”,有些人个性直率、 坦白,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当长官的或当长辈的,有时候遇到这种人,实在 难受,常叫你下不了台。老实说这种阳性人,心地非常好,很坦诚。但是学问上要 经过磨练、修养,否则就绞,绞得太过分了就断,误了事情。这四点:恭、慎、勇、 直,都是人的美德,很好的四种个性。但必须要经过文化教育来中和它,不得中和 就成为偏激了,这四点也成了大毛病,并不一定对。太恭敬了,变成劳。我们中国 人说:“礼多必诈”,像王莽就很多礼。太谨慎了变成窝囊。太勇敢了,容易决断, 成为冲动,有时误了事情。太直了,有时不但不能成事,反而偾事。项羽的个性就 是太勇太直这两个反面的缺点。清代诗人王昙说他“误读兵书负项梁”,很有道理。 所以教育文化,非常重要,自己要晓得中和。懂得了这四点,就是每一个人反省自 己个性的标准。 孔子接着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我们中国人讲孝道,如果对于自 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没有感情,亲情不笃,而要他爱天下,爱国家、爱 社会,那是空洞的口号,是不可能的。说他真的有爱心,他连父母、兄弟、姊妹、 朋友都没有爱过,怎会爱天下、国家、社会?或者说私事不爱而爱公众,事实上没 有这回事。爱天下国家,就是爱父母兄弟的发挥。所以说笃于亲者,不怕人自私爱 自己的父母兄弟。儒家讲爱是由近处逐渐向外扩充的,所以先笃于亲,然后民兴于 仁。从亲亲之义出发,整个风气就是仁爱,人人都会相爱。 下面“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有两个意义。过去的解释是老朋友、老前 辈。像古人说的“念旧”,老朋友的交情,始终惦念他,即所谓“滴水之恩,涌泉 相报。”如韩信一饭难忘的故事,他倒楣的时候,饿得不得了,在溪边吃了一个洗 衣服老太婆的饭,匆匆忙忙,没有问清姓名就走了。后来他封了王,想找这个老太 婆报答,找不到,只好将千金放在水里。古人就有这个精神。汉光武当了皇帝以后, 找老同学严光来叙旧;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要找年轻时和他一起种田的老朋友田 兴出来,找不到就下令全国找这个人。田兴却硬不肯出来做官,只是到处在做好事。 后来有人报告,一个县里,有五只老虎出来吃人,厉害得很,而有一个人把那五只 老虎都打死了。朱元璋接到这封公文,知道一定是他的老朋友田兴做的好事。于是 找来翰林院的进士们,都是文学修养非常高的,以现在来说,都是研究院中的博士。 朱元璋要他们赶快写信去把田兴找来。于是翰林先生们之乎者也矣焉哉、孔子曰、 孟子曰的,咬文嚼字。朱元璋看了半天,皱皱眉、摇摇头,还是自己动手写。他写 的是白话,内容大要说:皇帝是皇帝,朱元璋是朱元璋。你不要以为我做了皇帝就 不要老朋友。你不来,就没有种。我们两兄弟还是好兄弟,我今天不是以皇帝身份 找你来。我们两兄弟见面,皇帝是皇帝,朱元璋是朱元璋,有种的你过河来吧!和 当年两个人放牛时,打架对骂的口吻一样。田兴看了这封信来了,来了但还是不做 官,玩了一阵子走了。这就是说历史上的念旧。可是今天的社会,这种事就很少了。 有的人环境好了,看到老朋友,要问贵姓了。古人说富贵不可骄人,只有贫贱可以 骄人。穷人气大,我反正穷,不看你就不看你。这是故旧的第一个观念。 故旧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传统,故旧不遗就是传统观念不要放弃。如果你要推 翻传统,最好先推翻你自己,因为你是父母生的,祖宗传统而来的。没有父母这个 传统,就传不下来你这个统,万事总有个来根。所以孔子说“故旧不遗”,一个伟 大的人物,一定有真感情,可以做英雄,可以做烈士,有真感情才肯牺牲,才付得 出来,有这种血气,“则民不偷。”偷是偷巧。不偷巧,社会风气就稳了。 孔子这一段为什么放在《泰伯》下面?就是讲政治哲学的风气问题,儒家主张 的道德政治,个人修养首先在道德的精神。道德的精神要坚定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 才能够发挥出来。 上面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第二篇《为政》的发挥。接下去看这书上的文字, 可见是孔子的门人所记载的。前面曾提过,在中国古代的习惯,直接的学生称弟子, 再隔一代以后的学生称门人。到后来才慢慢混合称用,凡是学生辈,都称弟子,也 可以称为门人。 无愧平生事大难 这篇下面差不多都是门人的记载。下一节是讲曾子。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 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这一节最后的“小子”,现在是骂人的——你这个小子——过去的意思就是“年 轻人”。等于现在说的,“你们这些年轻人”,这是他对学生的称呼。 这一节话,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46]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0]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2]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17]
· NASA SOS[736]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0]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2]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2]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22]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2]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2]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11]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047]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70]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1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