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加在《泰伯》篇里?这是颜回死后,传承孔子道统的曾子,
对学问修养的经验谈。我们在第一篇里就读过曾子所提出的,每天以三件事反省自
己的学养——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他有病快要死
的时候,“召门弟子”,这里门人与弟子连起来用,就是曾子把学生乃至他的徒孙
们,叫到前面来,吩咐后事。他说:“启予足,启予手。”根据这六个字,就知道
曾子已经病得手脚都麻痹了。
说到这里,我们要晓得,通常一个人生机的消逝,往往从脚部开始。试看婴儿,
躺在小床上玩,最早期是用两脚蹬着玩,手不大动,这时候生命力在脚部,脚就是
根。到了幼儿时期,小孩子是坐不住的,两只脚总要跑,因为他生命的活力,在不
断的生长。到中年以上,渐渐脚不想动,而动手、动脑筋。年纪再大一点,一坐下,
“二郎腿”翘起来了。再到晚年,“二郎脚”都不翘,最好是身子一仰,靠在椅背
上,两只脚架到写字台上去了,因为脚上没有力气了。所以中国以前看相的说,老
年人到冬天而脚心还发热的,是长寿之相,其实是生理上两脚还有生命的活力。且
看老人,脚活动不灵活,走路吃力,脚已近死亡。越老下面越僵化,生命力没有了,
最后手也懒得动,只用脑筋。到了临死的时候,除了少数的例外,一般正常的情形,
是脚先失去知觉。现在西方正在研究“死亡的科学”,死亡成为了一种专门学问。
这也是受了东方古老文化的影响之一。
所以曾子说“启予足,启予手。”因为他的病严重到快要死了。连自己的手脚
在哪里,都不知道,自己不能指挥了。只有叫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摆摆好。他这时
快要断气了,只有用头脑。等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放端正了,然后他引用《诗经·小
雅·小旻篇》的句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作人作一辈子,
常常提心吊胆,尤其是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更难。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盖棺论定”,
一个人好与坏,要在棺材盖下去的时候才可以作结论。不过我经常告诉朋友,据我
的经验,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盖棺并不能论定。我就发现许多人,带着冤枉进到棺
材里走了。绝对的好人,行善一生,到进棺材作结论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论并不
见得好。或者做某一件事,在盖棺的时候觉得他错了,将来也许又发现他并没有错,
但已经太晚了。所以在我的看法,“盖棺论定”这句话有时候也值得怀疑,有时盖
棺还不能论定。
冯道的故事
我们举出一个人来做例子,这是讲到这里,顺便讨论历史。在此要特别声明,
冯道这个人,是不能随便效法的。现在只是就学理上,作客观的研究而已。唐末五
代时,中国乱了八十多年当中,这个当皇帝、那个当皇帝,换来换去,非常的乱。
而且都是边疆民族。我们现在所称的边疆民族,在古代都称为胡人。当时,是由外
国人来统治中国。这时有一个人名叫冯道,他活了七十三岁才死。在五代那样乱的
时候,每一个朝代变动,都要请他去辅政,他成了不倒翁。后来到了宋朝,欧阳修
写历史骂他,说中国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了。他曾事四姓、相六帝,所谓“有
奶便是娘”,没有气节!看历史都知道冯道是这样一个人,也可以说冯道是读书人
中非常混蛋的。
我读了历史以后,由人生的经验,再加以体会,我觉得这个人太奇怪。如果说
太平时代,这个人能够在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么一个
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这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人物。第一点,可以想
见此人,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
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
古今中外的政治总是非常现实的,政治圈中的是非纷争也总是不可避免的。可
是当时没有一个人攻击他。如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他,可太不简单。而且最后活到那
么大年纪,自称“长乐老人”,牛真吹大了。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敢这么吹牛,其中
一个是当皇帝的——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做了六十几年皇帝,
活到八十几岁死,样样都好,所以自称人生已经十全了。做人臣的只有冯道,自称
“长乐老人”,这个老人真不简单。后来儒家骂他丧尽气节,站在这个角度看,的
确是软骨头。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历史上、社会上,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
不外财、色两类,冯道这个人大概这两种毛病都没有。他的文字著作非常少,几乎
可以说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他的文学好不好不知道。后来慢慢找,在别的地方找
到他几首诗,其中有几首很好的,像:
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