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682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而托孤的人很少。政治上有名的托孤,是 刘备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刘备的儿子刘禅,谁都知道的阿斗。以前骂笨头笨脑没 有出息的年轻人,就骂“阿斗”。刘备在临死前托孤给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 嗣子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取而代之。”这就是刘备。诸葛亮是很亮,五十支光, 刘备大概一百支光,比他更亮。他这句话可把诸葛亮吓住了,立即跪下来:“臣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说,你放心吧!我把这条命卖给你了,不管你儿子可扶 不可扶,我一定帮忙到底。于是“鞠躬尽卒,死而后已”这八个字,等于他自己为 自己算了命,就定案了,后来也就真的做到了。这是从历史上说大的托孤。个人的 托孤,尤其现在这个社会,假使朋友死了,还能照顾朋友的家庭,尤其照顾朋友孩 子的,别人会说“疯子人与!疯子人也。”绝不会说“君子人与?君子人也。”现 在的社会风气就这样的。但是照中国文化的大义,可以托六尺之孤的人,就“可以 寄百里之命”。“百里”扩而充之也代表了天下。过去,唐以后所谓百里侯称县长;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里,在政治制度上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古代称县长为父母官, 就是说对于百姓而言,有如父母般的关怀、照顾。“可以寄百里之命”,就是可以 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地方首长,将地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交给这种人负责保 障了。这两点都很困难。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小事糊涂没关系,面临大节当头时,怎么都变动不了 才行。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临大节而不可夺,最有名的如文天祥、陆秀夫,可以 说是儒家的光荣人物。但是研究文天祥的生平,上半生风流放诞,花花公子,他做 太守的时候,歌姬如林,一天到晚喝酒听歌。可是当国家大难来临的时候,连与太 太儿女们告别的时候都没有。尤其难得的是从容就义。所谓“慷慨捐身易,从容就 义难。”而且他从容到什么程度呢?元朝的忽必烈,对他十分尊崇、十分重视,硬 是空着宰相的位置等了他三年,只要他一点头,就可以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忽必 烈和他谈过好几次,口口声声尊称他文先生,推崇他,要请他出来,他就是不答应。 这样坐了几年牢,最后一次和忽必烈谈话时,他对忽必烈说,你这样对我,推崇我, 我非常感谢你,也可以说你是我一个知己,既然是知己,那你就要成全我。忽必烈 见他在牢里三年,始终如此,知道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答应他说,好吧!那就明 天吧!文天祥听了这句话,马上就跪下来说,谢了!谢了!在他三年坐牢的时候, 他的一个学生,恐怕他受不了而变节,备办了三牲祭品,并写了一篇祭文去生祭他。 文天祥照样吃了祭品,看了那篇祭文,然后让人转告他的学生,要他们放心,他绝 不会做对不起宋朝的事情。他的上半生,吃、喝、玩、乐,什么都来,可是“临大 节而不可夺”。所以我们平时看到一些人好像吊儿郎当的,但是不要因此而轻视他 们。看人要看大节。曾子说,这样的人是君子吧?的确是真正的君子了。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孔孟思想所谓的学问,并不是读死书,不是之乎者也矣焉 哉的文言文,同时也不是的呢吗呀吧的白话文。儒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求这一节 书上所提的这种人,这也就是真正儒家的学问所在。 怎样才算知识分子 这几节都是记载曾子所讲的孔门学问的精华,下面等于是两个小结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国上古文化,两三千年前的士,有点类似现在的兵役制度,这是上古的政治 制度,也是社会制度:每十个青年中,推选一人出来为公家服务的,就是士。所以 士是十字下面加一横。被选为士的人,要受政治教育,学习法令规章。士出来做官, 执行任务做公务员,就叫出仕。所以古代的士,并不是普普通通一个读书的青年就 可以叫士。士的教育都是政府主办,一个士要想知道法律政治,须向官方学习。平 民教育是由孔子开始的,不过当时没有这个名称。曾子这里所讲的士,已经不是上 古时代的士,而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所以他是说一个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格。 “不可以不弘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刚毅, 有决断,要看得准、拿得稳,对事情处理有见解。有些人有见解,但请他当主管, 却搞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下不了决断;有人很容易下决心,但眼光不远,见解有限。 所以把眼光、见解、果断、决心加起来的“弘毅”,而且中间还要有正气,立场公 正。他说一个知识分子,要养成弘与毅是基本的条件。为什么要养成这两个基本条 件呢?因为一个知识分子,为国家、为社会挑起了很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这个道是领导,也是指道路。责任担得重,前面人生的道路、历史的道路是遥远的、 漫长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891]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08]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4]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63]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