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9727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捧学生的。老子也很可怜,只一个 学生,也没写,自己写了五千字,这是中外圣人不同之处。今日我们所以知道颜回, 也是孔子经常在他的著作里,提到他这位得意弟子。这一段话,提到颜回。他说, 我和颜回谈话,有时谈了一整天,他从来没有反对过我的意思,看起来笨笨的,但 当他离开我而单独生活,不在我面前时,作人做事都会自己检讨自己,结果不但是 懂了我的意思,还能更进一步发挥我的意思,由此看来颜回并不笨。 现在问题在于为什么又把这样一段话,编在这里呢?就是谈到《为政》这一篇 书,上面两段的问孝,第一个是“敬”,第二个是“色难”,和臣道、君道都有关。 现在以颜回的态度来讲臣道,上面对你讲话都答“是”,都是只有接受、服从。可 是,光接受、服从,有时候反而有问题,不一定是对的,所以有了接受、服从的修 养,还要“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再加以发挥,能够扩而充之,这才是事业的 好干部,为政的人才。所以把颜回的个人修养,放在《为政》篇的这一段。 孔子也会看相 到了下面,文章就转了,正式谈为政的道理。关于孔子对人的观察。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这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 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现在很流行。这两种事,在中 国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世界各国,有所谓意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由此可见任 何国家民族,都很流行。讲中国人看相的历史,那很早了。在春秋战国时就多得很, 一般而言,中国人的看相,自有一套,包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麻衣、柳庄、铁关 刀,乃至现代意大利、日本人研究出来的手相学、掌纹学,许多新的东西都加上, 也逃不出中国相法的范围。但中国人还有另外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 相”,这就深奥难懂了。“神相”,不是根据“形态”看,而是看“神态”的;还 有一种“心相”,是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绝对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学),所 以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一个人思想转变 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 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所以,看相是科学。有人说, 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两个眉尖中间的距离——很宽就是度量大,这 是什么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皱眉头,慢慢的印堂的肌肉就紧 缩了,这是当然的道理。还有人说露门牙的人往往短命,因为他露牙齿,睡觉的时 候嘴巴闭不拢来,呼吸时脏的东西进到体内,当然健康要出问题。还有很多这一类 的道理,都是这样的,但是古人看相,很多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什么 原因,他说:“是书上说的。”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从经验中来的。有人说,清代 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他的没有 了,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它 所包涵看相的理论,不同其他的相书。他说:“功名看气宇”,讲气宇,又麻烦了。 这又讲到中国哲学了,这是与文学连起来的,这“气”怎么解释呢?就是东西。 “宇”是代表天体。什么叫“气宇”?就是天体构造的形态。勉强可以如此解释。 中国的事物,就是这样讨厌,像中国人说:“这个人风度不坏”。吹过来的是“风”, 衡量多宽多长就是“度”。至于一个人的“风度”是讲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抽象的 形容词,但是也很科学,譬如大庭广众之中,而其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的注意, 这个人并不一定长得漂亮,表面上也无特别之处,但他使人心里的感觉与其他人就 不同,这就叫“风度”。 “功名看气宇”,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事业看精神”, 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穷通看 指甲”,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绝对有关系。 根据生理学,指甲是以钙质为主要成分,钙质不够,就是体力差,体力差就没有精 神竞争。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这种人体质非常弱,多病。 “寿夭看脚踵”,命长不长,看他走路时的脚踵。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走路时脚根 不点地,他果然短命。这种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聪明浮燥,所以交待他的事,他 做得很快,但不踏实。“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 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中国这套学问也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 就流行了。有一部书——《人物志》,大家不妨多读读它,会有用处的,是魏代刘 劭著的,北魏刘昺所注,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最近流行 的人事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