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9730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第三个点题: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诗和礼?儒家何以对诗的教育看得这么重要? 因为人生就有痛苦,尤其是搞政治、搞社会工作的人,经常人与人之间有接触、有 痛苦、有烦恼。尤篇中国人,拚命讲究道德修养,修养不到家,痛苦就更深了。我 经常告诉同学们,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 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 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 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从事政治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 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情感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 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 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我们看历史就知道, 过去的大臣,不管文官武将,退朝以后回到家中,拿起笔,字一写,书一读,诗一 诵,把胸中所有的烦闷都解决了。不像现在的人上桌子打麻将或跳舞去了。这种修 养和以前的修养不同了,也差远了。 由此我们已了解,孔子说《为政》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 是告诉我们为政的人,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 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的为政。 穷哉法治 下面提出问题来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 这个“道”是领导的导。刚才我们提出来,说孔子讲的为政,不是谈政治,以 现在观念勉强说来,他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说是政治的原理。他说领导一个国家, 一个社会,如果以政治体制来领导,再用法制来管理,“齐之以刑”,使大家不犯 法,犯法就罚他。但是用法制来管理人民,这样一来“民免”,一般人会逃避,钻 法律的漏洞,而且他逃避了责任、法律及处罚,他还会自鸣得意,认为你奈何他不 了,毫无羞耻心。这和道家老子讲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道理一样,法令越 多,犯法的人越多。 因此孔子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假如以道德来领导,每 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齐之以礼”,以礼教化。这就谈到礼义精神了,大家能自 动自发,如果做错了,有那惭愧的心情,这样做到人人有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 不要等到法律制裁,自己就很难过,这就是有耻。到了这种情形,则“且格”,就 达到了政治的目的。所以他是主张用道德的政治、道德的感化,这就是儒家与法家 的精神之不同了。不过,中国的政治,向来是道家、儒家、法家合用的。 孔子的自剖 下面更有趣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 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身世 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 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 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 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 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 人生而言。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 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十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 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 文字。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个句读。如果照旧,“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 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 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里平静 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 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 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我们上街去 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人与 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 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讲到这里,我们要研究孔子为什么把几十年所经 历作人、做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