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9722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不同,就变成言而无信,结果 就是朝令夕改。早上下的命令,晚上认为不对,去赶快改过来,究竟哪个对?老百 姓搞不清楚,这就是大问题。所以孔子说作人、处世、对朋友,“信”是很重要的, 无“信”是绝对不可以。尤其一些当主管的人,处理事情不多想想,骤下决定,以 致随时改变,使部下无所适从,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輗和軏两个字,是古代车子上的车杆子。大车是牛 车,輗就是牛车上一根用来套在牛肩上,中间的大梁子;小车是马车,軏就是马车 上挂钩的地方,这都是车子上的关键所在。他说作人也好,处世也好,为政也好, 言而有信,是关键所在,而且是很重要的关键。有如大车的横杆,小车的挂钩,如 果没有了它们,车子是绝对走不动的。 讲到这里,本篇快近尾声。子张,就是刚才说到那个来问谋生办法的子张,现 在提出一个大问题: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现在说十世的问题。先说世,什么是世?西方的观念,一百年为一世纪,西方 文化以耶稣诞生那一年(约在我国汉朝的时候)开始为纪元——第一年。现在为一 九七四年,又称二十世纪。我们现在也用这个西元,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是相 当令人痛心的事,一个当祖父的,不应该与孙子平行,不应该把自己的历史抹煞, 这实在痛心。这暂且不提,我们知道现代西方文化以一百年为一世纪,而中国文化 过去的世,小的单位以三十年为一世,这是一个时间的代表单位,后来用以作抽象 的代表单位了。这是把一代叫作一世。所以每说到“世”的问题,常以“十世”表 示久远。唐代以后,佛学进了中国,又有“三世”之说,什么叫“三世”呢?过去、 现在、未来,就叫“三世”。几千万年前是过去,前一秒钟也是过去的;现在就是 现在;未来,此后的一秒钟是未来,以后的千百万年也是未来。这就叫“三世”—— 是佛学的名称;儒学则称之为“十世”。这里《论语》上的十世,等于说千秋以后 将来的世代。 子张问孔子是不是可以先知,预言将来怎么演变,孔子在这里讲到夏、商、周 三世,只是引用过去以代表将来。子张问孔子将来时代的演变知不知道?孔子说知 道。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殷商的文化是哪里来的,是由夏朝的文化演变而来。不 过由于时代的变迁,夏朝原有的文化,有的减损了,有的增益了。但增益也好,减 损也好,总由前面的历史迹象而来,必须要变才变。殷商以后是周朝,所以周朝文 化,又是从殷商渐变而来的。我们现在说传统文化,所谓传统,就是这样在一个系 统中渐变传下来的,并不是顽固得一定永远保留原来的样子,才叫传统。所以周朝 就因为殷礼——殷商的文化,演变成周朝的文化。那么从周朝的文化,也可以看到 前朝,殷商文化的对与不对,而有所改变。“其或继周者”,孔子是东周时代的人, 这意思就是说,周代的文化也是要变的,而将来的历史演变,不必说下一代会变成 什么样子,就是千百万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知道。孔子并不是有宗教性 的神通,也不是先知,换句话说,是他要人凭借智慧,多读历史,就知道过去。既 然用上述的法则,循历史的轨迹就可以知道过去,用同一法则,也就能知道未来。 以前提到过,温故而知新,也是这个道理。历史的演变,不会突然的,都是渐变而 来的。所以将来的历史,未来的时代,明天怎么样?几乎很清楚的可以了解。 下一段把为政的道理讲完了,每篇都有一个结论,但是本篇的这个结论,非常 有意思。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什么把这两句话做为《为政》篇的结论?而且为什么提到鬼呢?中国文化讲 孝道,敬祖宗,就要拜鬼了。所以鬼在这里,不是一般人讲的魔鬼,而是祖宗的灵 魂。要拜鬼,要拜自己的鬼,还是拜别人的鬼呢?这句话的意思很妙,很幽默,也 很深远,拜人家的祖宗就是拍马屁(谄媚),不知从何说起才对。 因为夏朝的文化尚忠,殷朝的文化尚质。但是殷也尚鬼,那时社会的风气,每 个人都诚恳老实,迷信的成分也多;周则尚文,才注重人文文化。孔子所崇拜的是 人文文化,这是上古历史文化演变有名的转捩点,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鬼以后,第 二句就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看到应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没有勇气。没 有智、仁、勇就无法从政,换句话说,也不应该从政。 历史上有许多人是见义不为,对许多事情,明明知道应该做,多半推说没有办 法而不敢做。我们作人也是这样,“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譬如抽 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