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9736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个权位的情况,就很难讲了。譬如我们平 时常会说,假如我做了某一位置的事,一定公正,但是真的到了那一天,就做不到 绝对公正。人总会受人情的包围,例如,人家送高帽子,明知是高帽子,仍然觉得 蛮舒服的,这就是要命的心理了。所以一个人能够做到公正廉明,真是一种最高的 修养。像唐朝的历史中记载,武则天问武三思,朝中谁是忠臣?武三思说,跟我好 的都是忠臣。武则天说,你这是什么话?武三思说,我不认识的,怎么知道他好不 好?同样的道理,看戏容易作戏难,所以我们批评历史容易,身为当局者时,就真 不容易了。因此我们知道孔子答复鲁哀公的话,虽然非常平淡,但最平淡的道理是 最难做到的。 下面接着是季康子的问话,我们曾经提到过,季家是鲁国的权臣,后来鲁国就 是亡在他们手里,季康子问什么呢?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 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使民,就是怎样使用群众的意思,在为政的道德上而言,这个动机就有问题, 要想使用别人就已经是问题了,他还用了一个当时蛮流行的口头语,敬啊!忠啊! 这些都是老子当时所骂的假仁假义。(其实老子并不反对仁义,只是当时社会普遍 流行谈的仁义,变成了虚假无实的名词,所以老子反对。)他提到敬与忠两个字, 是大问题。敬是尊敬人,忠是忠于事,劝是教导的意思,等于现在所说的“教育”。 孔子对于季康子所提这几个大问题,没有批评不对,认为都对。但是孔子告诉他, 不要只是空洞的宣传,口头话没有用,天下人的聪明相等,口头骗得了一时,骗不 了永久。所以他告诉季康子,接近老百姓,内心要有真正的庄严情操,百姓对你自 然就恭敬了。如对人敬礼,只是表面的动作,而内心却是不诚,则敬礼的姿势都不 对的,这样的敬礼有什么意义?要内心真正的庄严,尤其对部下、对群众,有发自 内心的庄严情操,部下对你自然就恭敬了。“孝慈则忠”,真正爱人,人对你自然 尽忠,一个人对部下与群众,付出爱儿女一样的心肠,付出了真情,则没有不收到 忠的反应的。如果没有这种慈孝,光是劝导教化是没有用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对善的奖励提倡,不作官样文章,诚恳的举善。“教不能”,部下不懂的,并不讨 厌他,教他,因为你要作之君,作之师,等于他的长辈,既然作长辈,就是作老师, 尽量教他,他自然受感化。 由这里看到答复国君的问话与答复权臣的问话不同之处;都在《为政》篇中, 连起来文章又转了一个味道了,所以连贯起来看《论语》文章的编排非常妙。尤其 古代文章,几句话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说的,把它连贯起来,而仍能成为一篇曲 折有致,蛮讲究结构的文章,它的文学价值,也实在不简单。 治国难!齐家更难!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时候有人说话了。对孔子说,你吹了半天牛,说了许多为政的大道理,头头 是道,你自己怎么不出来为政呢?你自己来干嘛!讲到这里,我要特别提醒诸位, 以前我们说过《为政》这一篇,被大家解释成是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是不大对的, 因为孔子不讲政治,只讲为政。拿现代政治哲学来讲,是大原则,并不是政治的一 种方法。所以孔子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他引用了《书经》里的话解释说,《书经》 里不是讲过孝道吗!一个人在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人、朋友(社会关 系),这也就是政治了。有朋友说自己不得志,我说你有什么不得志?不是员,就 是长,他说没有什么长在身,我说你至少是家长呀!这个资格还真不容易,这件事 情也真不容易做好。孔子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说,何必一定要出来从事政 治工作,才叫作政治呢? 下面讲为政的原则。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叟,小车无叟,其何以行之 哉? 这节很重要。为政的道理——言而有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读中国历史,对 于从政的人,始终要注意一个道理,所谓“百年大计”。一件事情,一个政策下来, 要眼光远大,至少须看到百年或几十年以后的变化与发展,这是古人政治的道理。 天下没有一个完整无缺的法律或完整无缺的办法。天下事一定会变,而且时时 在变,这张桌子今天是新的,十年以后就不新了。不新了该怎么办?今天就要预作 最好的、最切合十年后应变的方案。我们看小说,诸葛亮给人补救的方法,都是 “锦囊妙计”先放在那里。对为政来讲,这个“锦囊妙计”就是百年大计。不可只 顾目前,如只顾目前,事情因时间的发展改变而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