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论语别裁(上论) 为政第二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9726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自由发挥;最有名的,像大家熟悉的文天祥《过零丁洋》七律诗:“辛苦遭逢起 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吹絮,身世飘零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 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也就是“兴”。他在挽救 自己的国家,挽救那个时代,而遭遇敌人痛苦打击的时候,无限的情感,无限的感 慨。这也就是真的牢骚,心里郁闷的发泄,就是“兴”。 诗的伟大 孔子说我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思 无邪”。人不能没有思想,只要是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导走上正路就好,譬如男 女之爱。如果作学问的人,男女之爱都不能要,世界上没有这种人。我所接近的, 社会上普遍各界的人不少,例如出家的和尚、尼姑、神父、修女,各色各样都有, 常常听他们诉说内心的痛苦。我跟他讲,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佛,人有人的问题, 硬用思想把它切断,是不可能的。人活着就有思想,凡是思想一定有问题,没有问 题就不会思想,孔子的“思无邪”就是对此而言。人的思想一定有问题,不经过文 化的教育,不经过严正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所以他说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就 为了“思无邪”。 那么为什么把这个讲文学境界的话,要放到《为政》篇来呢?这不是次序乱了 吗?一点都不乱,这就是“点题”了,就是把题目的中心抓住,先拿出来。 第一个点题:以现在的话来说,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只要 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世界的动乱,是思想问题。 所以我在讲哲学的时候,就说今天世界上没有哲学家。学校里所谓的哲学,充其量 不过是研究别人的哲学思想而已。尤其是作论文的时候,苏格拉底怎么说,抄一节; 孔子怎么说,抄一节。结果抄完了他们的哲学,自己什么都没有,这种哲学只是文 凭!世界上今天须要真正的思想,要融汇古今中外,真正产生一个思想。可是,现 在不止中国,这是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文化。 第二个点题:牵涉到人的问题。 中国史上,凡是一个大政治家,都是大诗人、大文学家,我常和同学们说,过 去人家说我们中国没有哲学,现在知道中国不但有哲学,几乎没有人有资格去研究。 因为我们是文哲不分,中国的文学家就是哲学家,哲学家就是文学家,要了解中国 哲学思想,必须把中国五千年所有的书都读遍了。西方的学问是专门的,心理学就 是心理学,生理学就是生理学,过去中国人作学问要样样懂一点,中国书包括的内 容这样多,哪一本没有哲学?哪一样不是哲学?尤其文学更要懂了,甚至样样要懂, 才能谈哲学,中国哲学是如此难学。譬如唐初有首诗,题名《春江花月夜》中有几 句说:“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西方人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意 思一样,但到了中国人的手里就高明了,在文字上有多美!所以你不在文学里找, 就好像中国没有哲学,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一看,哲学多得很,譬如苏东坡的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是哲学问题吗?宇 宙哪里来的?上帝今天晚上吃西餐还是吃中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他问的这个问题,不是哲学问题吗?所以中国是文哲不分的。此其一。 文史不分:中国历史学家,都是大文学家,都是哲学家,所以司马迁著的《史 记》里面的八书等等,到处是哲学,是集中国哲理之大成。此其二。 文政不分:大政治家都是大文豪,唐代的诗为什么那么好,因为唐太宗的诗太 好了,他提倡的。明代的对联为什么开始发展起来,朱元璋的对联作得很不错,他 尽管不读书,却喜欢作对联。有个故事,朱元璋过年的时候,从宫里出来,看见一 家老百姓门前没有对子,叫人问问这家老百姓是干什么的,为什么门口没有对子。 一问是阉猪的,不会作对联。于是朱元璋替他作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很好!很切身份。唐太宗诗好,大臣都是大文学家,如房玄龄、 虞世南、魏征每位的诗都很好。为什么他们没有文名?因为在历史上,他们的功业 盖过了文学上的成就。如果他们穷酸一辈子,就变文人了,文人总带一点酒酿味, 那些有功业的变成醇酒了。其次,像宋代的王安石,他的诗很好,但文名被他的功 业盖过了。所以中国文史不分、文哲不分、文政不分,大的政治家都是大文学家。 我们来一个老粗皇帝汉高祖,他也会来一个“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别人还作不出来呢!不到那个位置,说不定作成:“台风来了吹掉瓦,雨漏下来我 的妈!”所以大政治家一定要具备诗人的真挚情感。换句话说,如西方人所说,一 个真正做事的人,要具备出世的精神——宗教家的精神。此其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学而第一
下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八佾第三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11908]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5]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