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890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一位老年人,他有这个心,但没有这份热情,他会觉得是老师叫他去做的, 而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情是他应该去做的,就只差了这么一点。讲理论时,他讲得和 大家一样,知道应该爱人,应该尽心,但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我和年轻的同学们 说,许多社会上已经做了的事情,如“张老师”、“生命线”这些,已经有人做了, 不要再重复,你们应该去做一些须要做却还没有人做的事。据我的资料,一些老年 人很可怜,子女不在身边。可以发动年轻人对老年人服务,绝不接受招待,自己带 便当去。青年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我告诉他们,要经得起往后的困难。有些老年 人替他服务久了,他会觉得应该。第一次有感谢之意,第二天他觉得差不多,第三 次也许你迟到了,他会骂人,那么年轻人还要准备行礼、道歉。由此可知做一件好 事,也有如此的困难。所以理论与事实配合起来,要“语之而不惰”,讲到了就做 到,而且非常勤快,又持之以恒地去做,实在是非常难的事。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一个人总有些熟人有事相托,如果做得到的事情就答应 了,答应以后有时又觉得烦了,摆在那里两三天,就把事情“惰”下去了。有时候 提高警觉,赶快办,办了以后,有没有结果不知道。办不到的也要早告诉人家。否 则等于医生替人看病,看不好的,给人家一点平安药吃,好不了也死不了,就是拖, 这就是罪过。所以孔子讲颜回的这句话,表面上看很普通,真正体会一下,这种修 养实在是不容易的。 下面接着再赞叹颜回: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并不是对颜回本人说的话,是他对学生们说颜回的。颜回不是只活了三十二 岁就死了吗?孔子说可惜得很,我只看到他的进步,没有看到他的成就。有进步应 该有很大的成就,可惜短命死了,所以成就没有看出来。因此孔子有下面对人的感 慨: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所谓苗就是根苗。有些植物,种籽种下去,发出的芽非常好,应该前途无量, 但结果却长不大,枝叶并不茂盛,这是“苗而不秀”。也就是说有许多人,小时了 了,大时糊涂。尤其在教育界更看得到,有些年轻人非常好,眼看他慢慢变,变到 最后不成器。再更进一步是“秀而不实”,虽然花叶扶疏,但没有结出果实来。如 果我们把这两句话,回转来看看自己的人生,大多可以说是“秀而不实”的。在这 个非常时代里,年轻时,想如何如何。结果到了现在,得了结论,晓得自己是“起 不了”。而这个重点,就是孔子上面所讲的“止,吾止也。进,吾往也。”在乎自 己,不关他人,尤其作学问更是如此。我们常看到年轻人文章写得好,有许多人寄 以厚望,我说不见得,这就是“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真正文章写得好,能称得 上是一个文学家的,以整个人类文化历史看,古今中外不到两三百人。这仅就文章 这一行而言,写了许多书的人,能流传的又有几本?这都是“秀而不实”。 所以文学也好,学问也好,无论哪方面,能够做到历史上有成就的,很不容易。 这也就是孔子对人物的感叹。有许多人,聪明而进取,有前途,但最后并没有结论。 许多人的事业、道德、学问,都在这两句话的范围中。 勿轻后学 因此孔子又对学生们讲到对年轻人的观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 不足畏也已。 这句“后生可畏”是孔子的名言,切不要轻视后一代的年轻人。从古至今,对 年轻的后一代都非常重视。孔子说后来的年轻人可畏,并不是怕他,而是说值得用 心培养,值得重视。“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千万不要轻视后一代,不要以为未 来的不如现在的。这一点我们不要冤枉孔子了,我们学术界经常都把孔子描写成非 常古板、保守的。实际上孔子的思想最前进,他不轻视后一代,更不轻视后来的历 史,认为未来的社会不比现在差。所以他说你何以知道将来就不及我们?以人来说 也是如此。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还没有成就的话,那也就算了,再没有什 么可观的了,这也是事实。 前面说过,我个人的看法,人类文化永远是年轻的,到现在为止,永远都在幼 稚的阶段,还没有成熟,假使真正成熟,在文化的立场来看,此时人类的生活就永 远安定了。这个理论是最麻烦的历史哲学问题,在此我们不去多讨论它。这一段也 是孔子在鼓励青年们努力,我们过去有一句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还是他对于学生们的鼓励: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边无说乎?绎之 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下一篇文章:精神生活的哲学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77]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06]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4]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5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