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年人,他有这个心,但没有这份热情,他会觉得是老师叫他去做的,
而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情是他应该去做的,就只差了这么一点。讲理论时,他讲得和
大家一样,知道应该爱人,应该尽心,但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我和年轻的同学们
说,许多社会上已经做了的事情,如“张老师”、“生命线”这些,已经有人做了,
不要再重复,你们应该去做一些须要做却还没有人做的事。据我的资料,一些老年
人很可怜,子女不在身边。可以发动年轻人对老年人服务,绝不接受招待,自己带
便当去。青年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我告诉他们,要经得起往后的困难。有些老年
人替他服务久了,他会觉得应该。第一次有感谢之意,第二天他觉得差不多,第三
次也许你迟到了,他会骂人,那么年轻人还要准备行礼、道歉。由此可知做一件好
事,也有如此的困难。所以理论与事实配合起来,要“语之而不惰”,讲到了就做
到,而且非常勤快,又持之以恒地去做,实在是非常难的事。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一个人总有些熟人有事相托,如果做得到的事情就答应
了,答应以后有时又觉得烦了,摆在那里两三天,就把事情“惰”下去了。有时候
提高警觉,赶快办,办了以后,有没有结果不知道。办不到的也要早告诉人家。否
则等于医生替人看病,看不好的,给人家一点平安药吃,好不了也死不了,就是拖,
这就是罪过。所以孔子讲颜回的这句话,表面上看很普通,真正体会一下,这种修
养实在是不容易的。
下面接着再赞叹颜回: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并不是对颜回本人说的话,是他对学生们说颜回的。颜回不是只活了三十二
岁就死了吗?孔子说可惜得很,我只看到他的进步,没有看到他的成就。有进步应
该有很大的成就,可惜短命死了,所以成就没有看出来。因此孔子有下面对人的感
慨: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所谓苗就是根苗。有些植物,种籽种下去,发出的芽非常好,应该前途无量,
但结果却长不大,枝叶并不茂盛,这是“苗而不秀”。也就是说有许多人,小时了
了,大时糊涂。尤其在教育界更看得到,有些年轻人非常好,眼看他慢慢变,变到
最后不成器。再更进一步是“秀而不实”,虽然花叶扶疏,但没有结出果实来。如
果我们把这两句话,回转来看看自己的人生,大多可以说是“秀而不实”的。在这
个非常时代里,年轻时,想如何如何。结果到了现在,得了结论,晓得自己是“起
不了”。而这个重点,就是孔子上面所讲的“止,吾止也。进,吾往也。”在乎自
己,不关他人,尤其作学问更是如此。我们常看到年轻人文章写得好,有许多人寄
以厚望,我说不见得,这就是“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真正文章写得好,能称得
上是一个文学家的,以整个人类文化历史看,古今中外不到两三百人。这仅就文章
这一行而言,写了许多书的人,能流传的又有几本?这都是“秀而不实”。
所以文学也好,学问也好,无论哪方面,能够做到历史上有成就的,很不容易。
这也就是孔子对人物的感叹。有许多人,聪明而进取,有前途,但最后并没有结论。
许多人的事业、道德、学问,都在这两句话的范围中。
勿轻后学
因此孔子又对学生们讲到对年轻人的观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
不足畏也已。
这句“后生可畏”是孔子的名言,切不要轻视后一代的年轻人。从古至今,对
年轻的后一代都非常重视。孔子说后来的年轻人可畏,并不是怕他,而是说值得用
心培养,值得重视。“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千万不要轻视后一代,不要以为未
来的不如现在的。这一点我们不要冤枉孔子了,我们学术界经常都把孔子描写成非
常古板、保守的。实际上孔子的思想最前进,他不轻视后一代,更不轻视后来的历
史,认为未来的社会不比现在差。所以他说你何以知道将来就不及我们?以人来说
也是如此。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还没有成就的话,那也就算了,再没有什
么可观的了,这也是事实。
前面说过,我个人的看法,人类文化永远是年轻的,到现在为止,永远都在幼
稚的阶段,还没有成熟,假使真正成熟,在文化的立场来看,此时人类的生活就永
远安定了。这个理论是最麻烦的历史哲学问题,在此我们不去多讨论它。这一段也
是孔子在鼓励青年们努力,我们过去有一句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还是他对于学生们的鼓励: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边无说乎?绎之
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