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显得满腹经纶的样子,就是“有限公
司”了。所以孔子这一点,就是学问修养成就的真正境界。
下面是孔子晚年的感叹: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是感叹时代,孔子认为自己一点希望都没有。他的希望不是对他个人,而是
对于时代,感叹时代的无法挽救。我们中国文化中,有几样东西很奇怪的,就是龙、
凤、麒麟。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黄帝的时候,就对龙的观念非常重视,而且一直
流传到现在,中国文化的标志就是龙。讲到这里是一个大的问题了。西方人据《圣
经》,认为龙是恶魔,所以有一派教会,不准家里有龙的画及模型。而且更认为第
一次“黄祸”是元朝;还有第二次“黄祸”,就是东方这个“魔鬼”要来了。这是
西方文化的秘密。过去英国人已经做了一百多年的试验,促使中国的孤儿与外国的
孤儿结婚,结果第一代生下来,眼睛变黑了;再生一代,头发也变黑了;到了第三
代皮肤也变黄了。随便怎样配都是这样。所以西方人看到中国人的东西,他们内心
上都在防备。我们身为中国人,对这件事,不能不知道。所以西方政治方面的人物,
知识分子,尽管对中国文化敬佩,但他们内心还是处处防着我们。西方人有了这种
思想,所以认为“龙”是可怕的,国内某一教派的人也有这种错误的观念。
另外,西方文化有一派认为中国的龙就是恐龙,这也错了。我常告诉西方朋友,
不要把恐龙当作中国文化中的龙。但中国文化中的龙到底有没有?连我们自己都搞
不清楚。在中国的历史上,始终没有一个人看到整个的一条龙,“神龙见首不见尾”
看了龙头,看不见尾,看到身子,看不到头尾。所以把恐龙当作中国的龙,是一个
大笑话。但究竟有没有这个生物,不去管它,这只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到底是
代表什么呢?八个字,就是《易经》的文化所表示的:“变化无常,隐现莫测。”
所以我们对中国文化,要有“子畏于匡”的那种信心,永远打不倒的,永远站起来
的。为什么要用龙来代表?因为中国人所讲的龙,是空中能飞,陆上能走,水里能
游的动物,说大可以塞满宇宙,说小可以细如发丝,这就是我们的龙。中国文化就
像这个龙。至于风,同龙一样,在画上画得和野鸡相似。但始终没人看到过,只是
传说上,要世界真正太平,圣哲的皇帝出来了,凤鸟才出来一下。所以孔子用凤来
感叹这个时代,所谓“凤鸟不至”,这句话的涵义,等于现在的说法——“这时代
不是我们的了!”而“河不出图”这句话的意思呢?中国古代文化的来源是《易经》
八卦,而八卦的来源,据说是黄河中出现了一条龙,龙变成了一匹马,这马的背上
背了一个图案出来,这就是《河图》。另有《洛书》,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对于天
文地理工程的计算没有办法,后来在洛水里有一只白色的乌龟背了一个图案出来。
大禹看了以后,发明了数学最高原理,因此而计算出工程的结构,治好了水患。于
是《河图》、《洛书》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科学与哲学的先导。
孔子的感叹就是说像“凤鸟至”、“河出图”这样两个了不起的时代,再不会
出现了。换言之,他虽想挽救这个变乱的时代而达到太平,但自己想想年纪大,也
办不到了。这段表示孔子文化修养的高超,做事作人,挽救历史时代是那么热忱,
那么有心,可是他觉得时间不属于他,大有力不从心的感慨。
行为心理学
下面再叙述孔子的行谊: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这几件事,从文学上看起来很平常,许多人都可以做到。孔子又有什么特别之
处呢?我们深入研究,就觉得不同。这节所记载的,是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尤其
对这三种人,他是特别严肃的。“冕衣裳”,“冕”是头上戴的帽子,古代代表执
政的人,所谓贵人,掌政权的。古代中国的衣服是上下装,“衣”是上装,“裳”
是下装,像裙子一样,男女都是穿裙子一样的下装,后世才演变为裤子。我们所看
到的古代衣冠,如孔子的塑像,长袍只到膝下,再下还有一截露出来的就是裳。
“冕衣裳”就是官方的礼服,代表贵官执政的人。“瞽者”是瞎子。孔子看到这三
种人,“虽少必作”。这个“少”字就是年轻。过去讲儒家思想的人,说这个“少”
是印错了,应该是“坐”,孔子虽然坐在那里,也必定要站起来。这本朱熹注的四
书上也有这样的解释,说孔子如果看见这三种人,即使坐在那里,也要很严肃地站
起来。其实并不需要改这个字,少就是少,意思是说孔子看见这三种人,不问他年
龄的大小,他必“作”。“作”就是变了脸色,也就是态度严肃起来。看“齐衰”
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
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