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905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也已矣! 这固然是他对学生的鼓励,也是我们一生作人做事值得效法的地方。“法语”, 就是我们现在普通说的“格言”。古人的名言,古时也称“法言”,有颠扑不破的 哲理。我经常告诉来学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不要走冤枉路,最直捷的方法是先去读 “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四本书, 努力一点,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文化基本上就懂了。三字一句的《三字经》,把 一部中国文化简要地介绍完了。历史、政治、文学、作人、做事等等,都包括在内。 尤其是《千字文》,一千个字,认识了这一千个字以后,对中国文化就有基本的概 念。中国真正了不起的文人学者,认识了三千个中国字,就了不起了。假如你考我, 要我坐下来默写三千个中国字来,我还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慢慢地去想。一般脑子 里记下来一千多个字的,已经了不起了。有些还要翻翻字典,经常用的不过几百个 字。所以《千字文》这本书,只一千个字,把中国文化的哲学、政治、经济等等, 都说进去了,而且没有一个字重复的。这本书是梁武帝的时候,一个大臣名叫周兴 嗣,据说他犯了错误,梁武帝就处罚他,要他一夜之间写一千个不同的字,而且要 构成一篇文章,如果作不出来就问罪,作得出来就放了他。结果他以一日一夜的时 间写成了《千字文》,头发都白了。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 张……”四个字一句的韵文,从宇宙天文,一直说下来,说到作人做事,所谓“寒 来暑往,秋收冬藏。”不要以为千字文简单,现代人,能够马上把《千字文》讲得 很好的,恐怕不多。至于格言,也有一本书《增广昔时贤文》,是一种民间的格言。 过去读旧书的时候,等于一种课外的读本,个个都会念,包括作人做事的道理在内。 当然里面也有一些要不得的话,如“闭门推出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的作用。 但有很多好的东西,都被收进去了。到了台湾以后,发现市面上发行的《昔时贤文》, 又把闽南语的一些民间格言也放进了。 讲中国文化,除四书五经以外,不要轻视了这几本小书,更不要轻视那些传奇 小说。真说中国文化的流传与影响,这几本小书和一些小说发生的力量很大。四书 五经,除了为考功名以外,平常研究起来又麻烦,就很少人去研究。而这几部书, 浅近明白,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都表达出来了。这是说到“法语”而引出来格言的道 理。 孔子说历代的格言,构成了“法语之言”,“能无从乎?”能够说不信从它吗? 譬如我们看到了很好的名言,一定因欣赏而背诵下来,默记在心。“改之为贵”, 仅仅欣赏也没有用,要把它当成一面镜子一样,照照自己,反省反省,发现自己的 毛病,然后彻底改正,这样读书,才是学以致用。“巽与之言”就是顺从的话,顺 着你的意思的话。有人编了一则笑话,说有一位侨领之流,年纪也大了,人家请他 在一家豪华饭店吃饭,坐在首席。这位老先生经常放屁,联珠直响以后,他道歉说: “对不住!”旁边有人说:“没关系,不臭。”这位放屁的老先生说:“真的吗? 那就糟了,听人家说老年人放屁不臭,命就不长了。”此话一出,那位说“不臭” 的朋友愣住了,其他的人也很尴尬,过了不到一分钟,又有人用鼻子嗅嗅说:“唔, 现在有一点点味道。”这也就是巽言的刻薄形容。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出国前 找到一幅祝枝山的画送给一位朋友,这位桥商展开画,看了祝枝山的名字后说:“啊! 他画的,我认识他的,他为什么不写我的名字?”这位朋友听了,不好意思说穿是 明代古书,只好说“巽与之言”:“那恐怕他忘记了,我回去要他替你加上好了。” 高帽压人低 这位朋友说的笑话,虽然非常刻薄,但他的经验阅历非常多,对事情看得非常 透。人的经验阅历多了,也容易变成尖酸刻薄。我现在老了,有资格对年轻学生们 说,他们骂我们老年人老奸巨滑,我绝对承认,而且认为是恭维的话。老奸不是巨 滑,因为年龄越增加,经验越多,讲话就只好保留一点,这也是一种修养的工夫。 如果年龄增加,人情经过多了,把人事看透了,而转来对自己的朋友,非常厚道, 宁可你不对,我不挖苦你,不刻薄你,仍诚恳对你,这是道德,这是学问。各位要 注意,假使作领导人,自然有好听的话要来的。孔子说,顺耳的话,听了难道会不 高兴吗?捧两句总比骂两句听来舒服,明知道那两句捧的话是假的,可是总舒服点。 清代才子袁枚有名的故事,他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作县长,赴任之前,去向 老师——乾隆时的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纪轻轻去做县长,有些什么准 备?他说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袁 枚说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有几人像老师这样不要戴的。老师听了也觉得他说的有 理。当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下一篇文章:精神生活的哲学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54]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6]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8]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22]
· NASA SOS[743]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7]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5]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9]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31]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8]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4]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92]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122]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86]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7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