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滋神沐灵苑 >> 文章 >> 出路的探索 >> 思辩 >> 正文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论语别裁(上论) 子罕第九
[ 作者:南怀瑾 | 转贴自:不详 | 点击数:11809 | 更新时间:2003-09-20 | 文章录入:华灵子 ]
很普通。下面孔子引用《诗经·邶风·雄雉章》中两句诗称 赞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子路能够做到,凭四个字“不 忮不求”。“不求”,大家都知道,你官大,我不想作官;你钱多,我并不以为钱 是了不起的东西,我并没有觉得穷是悲哀,对你无所求嘛! 什么是“不忮”?以现代观念解释,就是心中很正常、坦荡,你地位高,有钱, 但你是人,我也是人,并没有把功名富贵与贫贱之间分等,都一样看得很平淡。对 人不企求、不寄希望,自己心里非常恬淡、平静。如此作人做事,“何用不臧”? 哪里还行不通?有此心理,自然就气度高华。所以说培养气质,不是衣服装饰可以 培养得出来的,要在内心上具有这种修养,风度、气质自然就出来了。子路听了老 师用《诗经》这两句奖励他,就“终身诵之”。孔子又说他,我说你好,你就得意 起来了。我讲你对,这不过是学问的过程,而学问永无止境,以此到处炫耀,你就 已经不行了。因此孔子的结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与柏树永远是碧绿的——台湾的气候 看不出来,大陆上四季分明,就看得很清楚——这是孔子的感叹。人生要在最后看 结论,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如文天祥就是一个例 子,国家无事时,他是一个风流才子,谁看得出他后来竟是一个如此坚贞而正气凛 然的人。所以古人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大风来了,所有的草都倒下去, 只有山顶上有一种草,可以作药用的,台湾也可看到,名叫“独活”,在海拔很高 的地方,所有草都不生长,只有这种草生长,所以叫“独活”,就是劲草,大风都 吹不倒。时代的大风浪来临时,人格还是挺然不动摇,不受物质环境影响,不因社 会时代不同而变动。国家一乱,就看到了忠臣,也就是孔子说的“岁寒,然后知松 柏之后雕也。” 三达德的重心 下面孔子说到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智 慧,我们要注意,“知”在东方文化里并不是知识。书读得好,知识渊博,这是知 识。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聪明。研究佛学,就看出来了。照梵文的音译,“般若” 这两个字,中文来解释,相当于智慧。当时我们翻译佛学经典中的《金刚般若波罗 蜜多经》,其中的“波罗蜜多”、“般若”都是梵文译音。“般若”的解释是智慧, 为什么不译成《金刚智慧波罗蜜多经》呢?因为中国过去翻译有“五不翻”,外文 有此意义而中文无此意义的不翻,为“五不翻”中的一种。现在对外国学生上课, 就常有这种情形。譬如“境界”一词,外文里就没有这个字,勉强翻成“现象”, 但并不完全是境界的意义。“现象”是科学上的名词,“境界”是文学上的名词。 譬如说有人常引宋代辛稼轩有名的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 就是境界,若隐若现。再说诗的境界,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 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好境界!如改作“飞机轰轰对愁眠”那是噪音 不是诗了。李后主词的名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若 是“月如团,红烧鸭子一大盘。”那就没有境界了。这是讲文学的境界。如把境界 翻成现象,就只有“月如团,红烧鸭子一大盘”,才是现象。又如中国文字的“气” 如何翻译?西方文字不同,氧气、氢气、瓦斯气,究竟用哪一种起来代表?中国字 就不同了,一个“电”字,就有许多的妙用。在外文就不得了,现在外文有十几万 字,真正常用的几千字而已。外文系的学生可不得了,新字一年年增加,我看照这 种情形下去,七八十年以后,谁知道要增加到多少字,将来非毁弃不可。而中国只 要一个“电”字就够了,发亮的是电灯,播音的是电唱机,可以烧饭的是电锅、电 炉,还有电影、电视、电熨斗,只要两个一拼就成了,谁都懂。外文可不行,电灯 是电灯的单字,电话是电话的单字,所以他们的物质越进步,文字越增加,增加到 最后,人的脑子要爆炸的。所以现在中文翻外文,就是采音译的方法,然后加注解。 我们过去的翻译,不像现在,尤其南北朝佛学进来的时候,政府组织几千个第一流 的学者,在一起讨论,一个句子原文念过以后,然后负责中文的人,翻译出来,经 过几千人讨论,往往为了一个字,几个月还不能解决。古人对翻译就是那么慎重, 所以佛法能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现在的人学了三年英文,就中翻英、英翻中, 谁知道他翻的什么东西?所以翻来覆去,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给他们搞翻了。当 时“般若”为什么不翻成“智”?因为中国人解释“智”往往与“聪明”混在一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
下一篇文章:精神生活的哲学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746]
· 联合国官员吁为拯救地球 少…[730]
· 视频:遏止全球暖化的「三…[762]
· 视频: 全球气温上升6度之后…[717]
· NASA SOS[736]
 
· 佛学唯识论与精神分析学[880]
· 感染当下大家庭的温暖、光…[1072]
· 度己度人度生灵度亡灵,给…[1082]
· 舍气度之局限,得志量之恢…[1422]
· 常留三分余地与人设想[1492]
 
· 于丹《论语》心得 人生之…[932]
· 论语别裁(上论) 泰伯第八[11615]
· 论语别裁(上论) 述而第七[12047]
· 论语别裁(上论) 雍也第六[3370]
· 论语别裁(上论) 公冶长第五…[1051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